破解航运用水难题,实现小清河水资源循环利用
破解航运用水难题,实现小清河水资源循环利用
小清河复航工程是山东省内河航运发展的重要项目,然而,水资源不足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山东省交通运输厅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确保了小清河的常态化通航。
自小清河复航工程前期工作开始,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就非常重视复航用水研究论证工作。为保障小清河航运用水,在充分利用济南城市中水、沿线支流汇水等的同时,主要还采取了建设翻水泵站、建立通航水位保障机制等措施。
建设翻水和节水设施
为充分利用水资源,提高小清河通航保障率,小清河每道梯级均设计建设了翻水泵站,水资源不足时通过泵站将船舶过闸时形成的下泄水抽至上游,可实现小清河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下泄水最大的金家堰船闸设计建设1万多平方米的省水池,每次过闸可省水约1/3;最下游的王道船闸设计建设9600平方米的省水池,水资源不足时可直接从下游抽海水至省水池,再注入闸室,理论上可实现上游淡水资源的100%循环利用,同时减少海水对上游的侵蚀影响。
建立通航水位保障机制
《办法》要求小清河沿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全省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统筹流域水资源调配与管理,建立小清河航运用水长效保障机制,保证航运用水需求;位于小清河航道及其上游支流上的水工程,应当在设计、施工和调度运行中统筹考虑航道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所需的下泄流量。
《办法》还要求,山东省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建立船闸、节制闸协同管理机制,保障小清河航运通航水位。
加强通航用水协调管理
为保障小清河通航用水和防汛安全,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会同省水利厅和中铁建投小清河项目公司成立了工作专班,建立了小清河通航保障专项工作机制,强化了小清河船闸、节制闸协调调度,同时,开展了上游水库补水、有效利用汛期尾水等研究,多措并举保障小清河常态化通航。
小清河现已正式通航,春灌已开始、汛期又临近,下一步,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与省水利厅加强对接协调,科学处理好航运与防汛、农业灌溉等的关系,研究制定常态化通航保障方案,确保小清河正常通航用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