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维持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 但警告前景并不明朗
IMF维持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 但警告前景并不明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更新》报告预测,2024年和2025年的全球经济增速将稳定在3.2%,与三个月前的预测基本持平。然而,看似平稳的经济数据背后暗藏风险,全球经济前景并不令人满意。
报告显示,发达经济体今明两年的增速预期分别为1.8%,与三个月前的预测基本持平。其中,美国经济表现亮眼,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速预计分别为2.8%和2.2%,分别比三个月前的预测高出0.2和0.3个百分点。相比之下,欧元区经济增速放缓,今明两年的增速预计分别为0.8%和1.2%,分别比三个月前的预测低了0.1和0.3个百分点。在欧元区中,德国经济表现最为疲软,今明两年的增速预计分别为0%和0.8%,分别比三个月前的预测低0.2和0.5个百分点。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前景相对稳定,预计今明两年的增速预期均为4.2%,与IMF此前预测基本持平。其中,中国今明两年的增速预期分别为4.8%和4.5%,印度则保持在7.0%和6.5%的高位。
IMF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尔·古林查斯在新闻发布会上警告,全球经济仍面临严峻的下行风险。地区冲突升级、贸易政策转向、货币政策过紧等因素都可能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此外,人口老龄化和生产率疲软等结构性问题也在制约着许多经济体的潜在增长。
图片来源:新华社
全球抗通胀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
古林查斯指出,全球抗击通胀的斗争已取得阶段性胜利。在2022年第三季度达到9.4%的年度同比峰值后,预计到明年底整体通胀率将降至3.5%,略低于疫情前的平均水平。货币政策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保持了通胀预期的稳定,避免了上世纪70年代式的通胀危机重演。
然而,古林查斯也提醒,通胀卷土重来的风险仍然存在。许多国家的服务业通胀仍然过高,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已有部分国家开始重新提高政策利率。未来,由气候、健康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引发的供应中断将使抗击通胀的战役更加艰难。
美联储降息将缓解新兴市场压力
美国货币政策走向是当前市场关注的焦点。自6月以来,发达经济体央行已开始下调政策利率,转向中性立场。这将支持经济活动,但同时也需要警惕失业率上升可能引发的经济放缓风险。
瑞士百达财富管理美国高级经济师崔晓表示,随着美联储将在2025年将利率降至中性水平(约3%-3.25%区间),劳动力市场良性放缓和经济软着陆仍是该机构的基本假设。然而,美国大选后,下任总统有可能实施更为鹰派的货币政策,以及对降息周期最终利率的重新评估。
彭博行业研究亚洲首席外汇及利率策略师赵志轩认为,在基本情境下,明年美国经济将陷入衰退。如果该情景成为现实,美债收益率曲线或将保持全面走陡的趋势。然而,经济再次加速和提前结束降息也是有可能的。因此,随着各种结果的概率发生变化,投资者可能需要随机应变,并对风险状况保持一份谨慎。
谈及美联储政策的溢出性,古林查斯指出,主要经济体降息将缓解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压力,其货币对美元走强,金融状况改善。这将有助于减少输入性通胀,使这些国家能够更容易地走上自己的反通胀之路。
赵志轩认为,只要美联储继续降息,美元兑亚洲货币汇率就有可能在2024年结束时走低。这种情况的主要风险是美联储立场更加鹰派,以及美国大选或中东局势升级导致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不过,美元在第四季度或2025年初出现的任何反弹,都可能是暂时的。
全球公共债务规模将超100万亿美元
IMF在最新一期《财政监测报告》中警告,全球公共债务已处于很高水平。报告预测,到今年年底,全球公共债务的规模预计将超过100万亿美元(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93%);到2030年,其将接近GDP的100%。这比2019年(即新冠疫情之前)的比率高出了10个百分点。
该报告显示,各国情况不尽相同,预计2/3国家的公共债务将趋于稳定或下降,但未来的债务甚至可能会高于预测水平。为了以较大可能性稳定或减少债务,需要开展规模比目前预测的大得多的财政调整。
报告认为,各国现在就应针对债务风险实施精心设计的财政政策,保护经济增长并保障脆弱家庭,同时利用货币政策的宽松周期。
“在许多国家实行多年宽松的财政政策之后,现在是时候稳定债务动态,重建急需的财政缓冲。虽然政策利率下降通过降低融资成本提供了一些财政救济,但这还不够,特别是长期实际利率仍远高于疫情前水平。”古林查斯说。
他进一步指出,在许多国家,初级收支平衡(减去还本付息后的财政收入和公共支出之间的差额)需要改善。对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来说,目前的财政计划并不能稳定债务动态。在许多其他国家,尽管在疫情和生活成本危机之后,早期的财政计划显示出希望,但下滑的迹象越来越多。
他强调,财政调整这条路很窄,拖延整顿会增加市场无序调整的风险,而过于突然转向财政紧缩则会适得其反,损害经济活动。
IMF的分析表明,目前的财政调整(截至2029年的六年中,其规模平均为GDP的1%)即使全面实施,也无法以较大可能性显著减少债务或使其稳定下来。平均而言,一个经济体需要在该时期实施累计约为GDP3.8%的紧缩,才能确保以较大可能性实现债务的稳定。在债务预计不会稳定下来的国家(如美国),当局需要作出的努力则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