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坛经》中的“摩诃”:心量广大,超越虚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坛经》中的“摩诃”:心量广大,超越虚空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818174679_121124733/?pvid=000115_3w_a

在佛教经典《坛经》中,“摩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意指“大”。但这个“大”究竟指的是什么?它仅仅是物理空间上的大小吗?还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哲学含义?本文将从佛教经典出发,结合现代科学理论,为您揭示“摩诃”这一概念的深层内涵。

“摩诃”:心量广大

《坛经》中说:“何名摩诃?摩诃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嗔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

这段话告诉我们,“摩诃”所指的“大”,并不是物理空间上的大小,而是指心量的广大。这种心量如同虚空一般,没有边界,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好坏之分。它超越了一切二元对立,是一种绝对的平等和包容。

心量与虚空

《坛经》进一步解释说:“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是曰摩诃。”

这里强调的是,心量的广大并不在于外在的物质世界,而在于内心的包容和接纳。这种心量能够容纳一切万法,无论是善是恶,都能够平等对待,不执着,不排斥。这种心态,才是真正的“大”。

科学视角下的“大”

对于“摩诃”这一概念,一般人往往会将其与宇宙、虚空等物理概念联系起来。然而,《坛经》却将其放在了心性层面来理解。这种观点在现代科学中也得到了印证。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告诉我们,空间和时间并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会随着观察者的运动状态而变化。现代宇宙学中的宇宙膨胀理论更是证明了,宇宙的形态和结构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这些科学发现,与《坛经》中“虚空也会粉碎”的观点不谋而合。

“摩诃”的真义

《坛经》中还提到:“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

这句话提醒我们,“摩诃”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它需要通过实践和体验来领悟。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谈论,或者通过静坐冥想来追求所谓的“空”,都是对“摩诃”的误解。真正的“大”,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平等心、包容心来体现的。

结语

“摩诃”这一概念,体现了佛教哲学中“心量广大”的思想。它超越了物理空间的限制,指向了一种更为深邃的精神境界。通过现代科学的视角,我们更能理解这种哲学思想的深刻内涵。在当今这个充满竞争和对立的世界里,这种“心量广大”的智慧,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