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速懂电阻率的定义、公式、单位及计算
一文速懂电阻率的定义、公式、单位及计算
电阻率是衡量物质导电性能的重要物理量。它不仅与材料种类有关,还受到温度、压力和磁场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本文将详细介绍电阻率的定义、公式、单位及其计算方法,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这一基础物理概念。
电阻率的定义
电阻率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具体来说,用某种材料制作的长1米、横截面积1平方米的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该材料的电阻率。简单来讲,由某种物质制成的原件(常温下20℃)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乘积与长度之比称为该物质的“电阻率”。
电阻率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率的单位为欧姆米(Ω·m或ohmm)。常用的单位还包括欧姆·毫米和欧姆·米。
电阻率的公式
电阻率(resistivity)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材料的电阻为:
其中的ρ就是电阻率,L为材料的长度, S为面积。可以看出,材料的电阻大小与材料的长度成正比,即在材料和横截面积不变时,长度越长,材料电阻越大;而与材料横截面积成反比,即在材料和长度不变时,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由上式可知电阻率的定义为:
推导公式:
推进公式内V为材料体积,V=LS。
电阻率的计算表达式
ρ=RS/L;
其中,ρ是电阻率,L是材料的长度,S是面积,R是电阻值。
可以看出以下图中,材料的电阻大小与材料的长度成正比,即在材料和横截面积不变时,长度越长,材料电阻越大;而与材料横截面积成反比,即在材料和长度不变时,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影响因素
电阻率不仅与材料种类有关,而且还与温度、压力和磁场等外界因素有关。金属材料在温度不高时,ρ与温度t(℃)的关系是ρt=ρ0(1+at),式中ρt与ρ0分别是t℃和0℃时的电阻率;a是电阻率的温度系数,与材料有关。锰铜的a约为1×10-5/℃(其数值极小),用其制成的电阻器的电阻值在常温范围下随温度变化极小,适合于作标准电阻。已知材料的ρ值随温度而变化的规律后,可制成电阻式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半导体材料的α一般是负值且有较大的量值。制成的电阻式温度计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有些金属(如Nb和Pb)或它们的化合物,当温度降到几K或十几K(绝对温度)时,ρ突然减少到接近零,出现超导现象,超导材料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利用材料的ρ随磁场或所受应力而改变的性质,可制成磁敏电阻或电阻应变片,分别被用来测量磁场或物体所受到的机械应力,在工程上获得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