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荆州,原来是这样?万寿宝塔长满荒草,沙市大湾真繁华
100多年前荆州,原来是这样?万寿宝塔长满荒草,沙市大湾真繁华
荆州,这座拥有2800多年历史的江汉雄镇,曾是6个朝代、34位帝王的建都之地,是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从春秋战国到近现代,荆州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今天,让我们通过一组珍贵的老照片,回眸100多年前的荆州风光。
图注:1896年,荆州城外民居,虽是郊区,房屋也错落有致,青砖黛瓦间,透露着荆州的繁华富庶。
图注:荆州古城墙,始建于三国时期,经过2000多年完善升级,周长达到11.2公里,由水城、砖城和土城三部分组成,被誉为“南国完璧”。
图注:1900年的荆州古城,夕阳如熔金,洒满古城天际,犹如一幅壮丽历史画卷,令人心潮澎湃。
图注:1896年的荆州护城河,水波不兴,宛如镜面,几艘小小渔船,悠然漂浮在河面上。荆州护城河全长13公里,是国内仅存完整古代城壕,见证了无数的风云变幻。
图注:1900年的荆州古城,夕阳如熔金,洒满古城天际,犹如一幅壮丽历史画卷,令人心潮澎湃。
图注:1900年的公安门,当地人俗称“小东门”。荆州古城共有9座城门,其中6座是古城门,分别是安澜门(西门)、南纪门(老南门)、公安门(小东门)、寅宾门(大东门)、远安门(小北门)、拱极门(大北门)。
图注:1900年的荆州城墙,高大坚固,巍然屹立,静静诉说着荆州城千年的沧桑与辉煌。关羽在此镇守时,于城东南修建土垣,成为了荆州最原始的城墙基础。经过2000多年完善升级,荆州古城周长达到11.2公里,由水城、砖城和土城三部分组成,是南方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墙,被誉为“南国完壁”。
图注:1902年的荆州东大街,一群清朝商户,好奇的看向外国摄影师。
图注:1902年,俯瞰荆州城,古老的瓦屋层层叠叠,街道上行人不多,一切显得宁静而祥和。
图注:城内一群排队清朝人,有老人有小孩,他们胸口上,都别着一张写有外文的字条,似乎在领什么东西。
图注:1902年,荆州城内的商铺,看招牌,是一家油漆家具店。
图注:1906年,外国人在沙市的别墅。1895年,沙市港成为通商口岸,成为首批对外开埠的四大长江港口之一,有许多外国人来此居住经商。
图注:1906年,沙市的一所西式学堂。听讲的学生衣着光鲜,显然都是富绅子弟。
图注:1910年的承天寺,门楼飞檐斗拱,虽然地上杂草丛生,但依旧庄严肃穆。这里曾是荆州最大的寺庙。抗战时期被日军烧毁大半。
图注:1920年的章华寺,泥土路两旁绿意盎然,为这座古刹,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图注:1920年的万寿宝塔,最下面一层埋进了荒草之中,顶部也是杂草丛生,诉说着岁月的流转。万寿宝塔附近,是荆江段风景最美的地方,如今已是游人如织的景区。
图注:1927年的沙市大湾,街道宽敞平整,两侧还出现了电线杆,说明这座古城正在步入电汽时代。
图注:1927年,大湾的一个租书摊,高大的架子上摆满了书籍,三名顾客正在认真翻阅。
图注:1927年的便河西路,中间还有一个交通指挥厅。
图注:1934年,刚刚建好的沙市中山公园,门楼高大气派。
图注:1939年的便河,此时的荆州,已经沦陷于日军手中,桥墩写着“日华亲善 东亚更生”的字样。
图注:1939年的沙市中山大马路。
图注:大马路上卖花生的老奶奶,她出生于清朝,因此裹了小脚。
图注:街角等活的黄包车夫。
图注:准备回来的年轻父亲,扁担里一头挑着猪仔,另一头放着熟睡的儿子。时隔80多年,他的后代是否还在荆州生活?
通过这些老照片,我们看到了百年前的荆州,青石码头桅樯蔽日,万寿宝塔巍然耸立,雄伟城墙与静谧的护城河,定格了荆州的岁月沧桑!
如今的荆州,早已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这座千年古城正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