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探秘中国鹿科动物:从神话传说到保护动物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探秘中国鹿科动物:从神话传说到保护动物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sa/842582171_121124518

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15种独特的鹿科动物。从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坐骑到现实世界中的保护动物,这些优雅的生灵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态价值。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鹿科动物的世界,探寻它们的神秘故事。

在人类开始仰望星空的时候,鹿这种形象 独特的动物就随着我们的神话故事进入了人类历史。这些跨越人类地域、文化的传说故事中,它们通常带着美好的寓意和一丝神秘的色彩,装点着历史长河中璀璨的夜空。

鹿谐音“禄”,代表着吉祥、幸福和长寿,作为我国神话传说的常客,它们或是仙人的坐骑,或是神灵的信使,亦或是地方天神、森林守卫,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一共生活着15种鹿科动物,其中不乏珍稀或保护物种。让我们跟随镜头,追随这些鹿科动物脚步,在神话传说和自然世界中一探它们的神奇之处。

獐亚科

驼鹿属

驼鹿 Alces alces

(国家一级 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驼鹿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大、小兴安岭。它们体型巨大,肩高超过2米,是神话传说中牛魔王坐骑“避水金睛兽”的原型。

驼鹿因其驼峰形状的背部而得名,生活在季节性积雪的北方,因为不合群,成为茫茫雪原中的“孤独巨人”。

成年雄性驼鹿的角是所有鹿类中最大的,公驼鹿每年春天会快速生长出一副壮丽的鹿角。夏末,鹿角开始变硬和矿化,雄鹿随后会把角在树枝上刮蹭,以加速脱落过程。大兴安岭汗马保护区内生活着我国最大的驼鹿种群,今年9月,驼鹿首次在胜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现身。

雪山下的驼鹿

图源/《中国兽类图鉴》第2版

獐属

Capreolus pygargus

(国家“三有”保护动物)

狍易受惊吓后炸毛、遇到危险时反应迟钝。而“傻狍子”的称呼也表露出人们对狍习性的无奈和调侃。这么“傻”的狍在神话传说中形象却不容小觑,它们被视为神灵传播信息的使者。

狍在我国沿着山地繁衍生息,从东三省开始,沿着大小兴安岭一路向南,从北京燕山进入太行,穿过河北和山西,到达中部的秦岭——大巴山系,随后在横断山系进入了毛冠鹿、水鹿等南方鹿种的活动范围,最后从西藏东南部和云南西部到达缅甸北部——这也是分布的最南端了。

狍成群在草坡上活动

摄影/何屹

鹿亚科

鹿属

马鹿 Cervus elaphus

(国家二级 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

藏族地区流传着阿兰姑娘受伤,被马鹿所救,在鹿群和部落受到妖魔威胁时,她向鹿神祈愿,头上长出鹿角,从妖魔手中拯救族群,最后被尊为“抓罗妈妈”的故事。

马鹿在我国共有8个亚种,在我国分布有东北马鹿、塔里木马鹿和西藏马鹿三个亚种。内蒙古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疆库车市塔里木胡杨林区和类乌齐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以领略到马鹿三个亚种的风姿。

带崽的马鹿

摄影/邹滔

梅花鹿

梅花鹿 Cervus nippon

(国家一级 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

在一些道教宫观和民间信仰中,梅花鹿常被作为太上老君的坐骑来描绘和崇拜,传统的寿星画像中往往也有它们的身影。实际上,它们的“长寿”传说是来自鹿角的更换,古人认为鹿角更替代表轮回,故有了长寿之说。

梅花鹿在我国分布有华北亚种、华东亚种、山西亚种和四川亚种,在若尔盖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和九寨沟贡杠岭自然保护区,可寻觅梅花鹿四川亚种的行踪。

四川林间的梅花鹿

摄影/唐军

麋鹿属

麋鹿 Elaphurus davidianus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麋鹿作为姜子牙坐骑“四不像”的原型动物,活跃在历史传说与神话作品中。

随着栖息地破坏,麋鹿的野外种群曾一度在我国灭绝,经过多年引种和野化等工作,我国麋鹿种群数量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恢复,江苏大丰麋鹿国家自然保护区、北京大兴麋鹿苑和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可以看到正在逐步复壮的麋鹿。

人工环境下的麋鹿

摄影/董磊

白唇鹿属

白唇鹿 Przewalskium albirostris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白唇鹿又称天鹿,被一些地区视为守护神,或许是因为相较于人类更为敏锐的感官,传说中的它们能够保护村庄免受自然灾害的侵袭,如洪水、干旱和地震等。

白唇鹿与前文提到的马鹿体形相似,但比马鹿略小,是我国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种。近几年,白唇鹿频频现身拉萨城区河畔,吸引无数野生动物爱好者驻足。

四川长沙贡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察青松多自然保护区等保护地内,都有机会一睹上百只白唇鹿活动的壮丽景象。

白唇鹿在草坡上休息

摄影/董磊

泽鹿属

坡鹿 Rucervus eldii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坡鹿的视觉和听觉非常敏锐,善于跳跃,因此民间流传出许多关于它会“飞”的传说。

在我国,坡鹿仅分布于海南西部的丘陵草坡地带,曾因捕猎变得十分稀少,同时面临着生存环境变化的挑战。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坡鹿数量正在逐步恢复。

农场中饲养的坡鹿

图源/《中国兽类图鉴》第2版

水鹿属

水鹿 Rusa unicoior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水鹿是热带、亚热带地区体型最大的鹿类,一些地方流传着水鹿打虎的传说,侧面展示出了水鹿体型大的特征。

我国的热带和亚热带区域,都有水鹿的分布。在四川喇叭河自然保护区内,你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到水鹿的自然生活。

水鹿与镜头对视

摄影/王昌大

獐亚科

獐属

Hydropotes inermis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獐是分布于我国东北部平原和长江下游流域的一种小型鹿类,通常单独或成对出现。传说獐有预测天气的能力,曾在洪水来临前通知位于闽南的客家山村中的众人,救下山村百姓,因此客家人有崇拜獐的习俗。

獐在我国曾广泛分布于辽东半岛、华北平原及长江两岸,近几十年来急剧减少。目前,浙江舟山是獐的主要分布区,2010年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獐之乡”称号。

獐喜欢在灌丛中出没

摄影/王聿凡

麂亚科

毛冠鹿属

毛冠鹿 Elaphodus cephalophus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毛冠鹿因长有两颗獠牙,一度与吸血鬼相联系。在民间传说中,有“山鬼”一说,给这一灵巧的物种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毛冠鹿喜欢栖居在山区的丘陵地带,繁茂的竹林、竹阔混交林及茅草坡等处,它们也能较好地适应山中冬季的寒冷气候。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和众多的保护区内,都可以看到毛冠鹿的身影。

卧在雪中的毛冠鹿

摄影/邓建新

麂属

黑麂 Muntiacus crinifrons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生性敏感的黑麂,同样是我国的珍稀鹿种之一,具有游牧民族般逐草而居的习性。相传,黑麂是山林守护神的使者,它们拥有超凡的力量和智慧,还掌握着自然界的奥秘。每当冬季大雪来临前,黑麂便会闯入农田,仿佛在预示着瑞雪的到来,人们相信它们能够带来好运和丰收。

黑麂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分布范围十分狭小,总数不足6000只。浮梁县黄字号黑麂自然保护区内,如果运气足够好,可以尝试探寻它们的踪迹。

一只黑麂转头回望

摄影/李晟

小麂

小麂 Muntiacus reevesi

(国家“三有”保护动物)

小麂分布于我国中南和西南地区,如四川、陕西、甘肃、湖南、湖北等地,灌丛是它们较为常见的栖息环境。

相传,小麂原本是森林中的守护者,拥有预知危险的能力。每当森林中发生危险,如猛兽或猎人出没,小麂便会发出清脆的叫声,提醒其他动物注意躲避。因此,小麂在森林中备受尊敬,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在野生动物遇到率最高的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可尽情观察小麂的生活状态。

小麂所在的灌丛生境

摄影/肖飞

赤麂

赤麂 Muntiacus vaginalis

(国家“三有”保护动物)

赤麂在民间传说中称为黄猄,亦称鬼猴或凶猴,在一些文化和信仰中被视为不吉祥之物,常常与血光之灾相连,实则它们与灾厄毫无关系。

赤麂在动物地理区系划分上属于东洋型,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诸省。它们性格机敏、胆怯,其凭借灵敏的听觉和善于奔跑的特点来逃避敌害。在神秘的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较高的遇见率。

赤麂在灌丛中出没

摄影/朱晖

贡山麂

贡山麂 Muntiacus gongshanensis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贡山麂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的中高山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高山湿性暗针叶林。贡山麂 与许多鹿科动物一样,拥有游泳的技能,使其在溪渠沟涧中穿行自如。它们外形上与其他麂类相似,面临误猎风险,国内已有相关专家学者建议提升其保护级别,以便加强捕猎管控。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片区的红外相机,时常捕捉到这一神秘物种的身影。

贡山麂与其他麂外貌相似

图源/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泸水管护分局

这些鹿科动物不仅是自然界中的宝贵成员,更是承载着丰富文化和传说的神奇生物。从北欧驯鹿到中国的各种鹿类,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融入了人类的文化和历史,成为连接人与自然、神话与现实的桥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