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初识ICE(心腔内超声导管),看这一篇就够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初识ICE(心腔内超声导管),看这一篇就够了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bilibili.com/read/mobile?id=39661187

近年来,心腔内超声导管(ICE)的国产化发展迅猛。本文从不同从业者的视角,全面介绍了ICE的特点、应用及其技术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

以从业者的视角看ICE

认识ICE,不同的从业者,有不同的视角。

如果是心内科医生,对各类介入导管再熟悉不过。ICE只是在导管头端,放置一个超声探头,通过一系列操作获取不同部位的超声心动图。导管为四向可调弯,通常放置于右心房,有时会跨瓣送入右心室,最新型号的8F ICE可以通过房间隔送入左心房。

如果是超声科医生,了解常用超声技术。ICE就是通过一根无菌导管,从下腔静脉将探头送入心腔(不同于其他超声探头,ICE属于一次性无菌耗材),以获得更好视野。ICE使用相控阵列探头,具备2D、M型、彩色多普勒、脉冲多普勒、连续多普勒、速度向量成像等常用功能。

如果是医疗器械从业人员,要知道ICE是一个影像工具,但属于高值耗材。常应用于心律失常和结构性心脏病。需搭配特定型号超声机使用,部分产品可与三维心脏标测系统匹配。目前国内95%以上市场被进口产品垄断,国产厂商尚在起步阶段。

ICE之于介入手术

ICE能在介入影像中有一席之地,在于其相对X线影像的独特优势。

1,更清晰。X线影像若想清晰显示心腔结构,必须依赖造影。但造影既不支持频繁复杂的体位切换,更无法做到手术全程实时显示。常行房间隔穿刺的术者一定有体会,这种需要结合经验、猜想、推算的影像指导,让每一次出针更像一次赌博。但暴露在ICE视野下的房间隔穿刺,就像对着镜子刮胡子,毫无难度。笔者大胆预测,在不久的将来,ICE一定会成为评估房间隔穿刺术的金标准。

2,更绿色。虽说X射线对医学发展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但只要射线损伤没有克服,对零射线的追求就永远不会停止。更不用说在当前国内如此紧张的医疗资源下,介入医生一整天“铅衣时间”已是家常便饭。绿色影像技术的发展,对医生和患者都是极大的“减负”。

3,更多功能。ICE对血流情况、特殊基质等的判断,也是传统影像所不具有的。在许多复杂病例的辅助诊断,手术终点验证等环节,可以给医生更多提示。

ICE的技术发展

作为被电生理界寄予厚望的明星产品,ICE的技术发展是有很大进步空间的。

目前,ICE的技术迭代以如何让图像表现更形象,处理更智能为主线。例如从单一超声影像的2D ICE,到超声结合三维标测系统,实现了导管显影和三维建模的3D ICE,再到加入虚拟光源、多平面成像等图像处理技术的4D ICE,ICE满足了越来越多结构心手术的临床需求。

但作为电生理人,其实对这项技术有更多期待。

比如我们一直在探讨和展望的:

1,未来可以用ICE测量心肌厚度和消融损伤深度吗?如果ICE的技术不行,IVUS行不行?OCT呢?

2,能否智能区分器械和心肌?将导管、鞘管、穿刺针等直观地标注在影像上呢?

3,ICE导管操作可以更简单吗?电生理的学习曲线够漫长了。(笔者惊喜地看到强生的4D ICE导管加入了独立旋转头端设计,并将四向打弯减到双向,术者再也不用去记复杂的操作口诀了。果然还是BW更懂电生理人)

不知道这些梦想,会由哪家伟大的企业实现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