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非遗使者”灰水嫂,赋能产业振兴,助力农村女性“蝶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非遗使者”灰水嫂,赋能产业振兴,助力农村女性“蝶变”

引用
中国网
1.
http://photo.china.com.cn/zhuanti/2025-02/18/content_117719136.shtml

近年来,江西省龙南市汶龙镇通过组建灰水嫂乡村振兴巾帼志愿服务队,不仅传承了当地非遗文化,还带动了260余名留守妇女创业就业,实现了产业振兴与乡风文明的双赢。

近年来,龙南市汶龙镇将志愿服务与乡村产业振兴有机融合,助力乡风文明,实现乡村治理,同时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而汶龙镇灰水嫂乡村振兴巾帼志愿服务队细心挖掘当地传统的客家小吃灰水粄,将其做成具有交换价值的产品,进而形成一项特色产业,赋能当地留守妇女,使当地女性不仅在经济上实现了独立,更在思想、情感和行动上展现了女性的独立与自强。通过“五项举措”,实现“三大转变”促进“三大提升”,于灶台方寸间,撑起一片产业振兴之梦。

2024年,汶龙镇以石莲村妇联为主力,通过辖区村妇女干部、村妇女小组长以及辖区灰水粄制作传承人为主要成员共计26人,组建灰水嫂乡村振兴巾帼志愿服务队。一年里,石莲村妇联秉承传承非遗文化、赋能留守妇女、致力于实现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提升为主线,通过组织妇女同胞到杨村、武当、华屹时代等地“摆摊设点”,开展“灰水哥”技能大赛、“冬季村晚”“过客家年”,组织重阳节募捐助力一老一小等大型活动,传承灰水粄非遗技艺。

“五项举措”赋能

  • 赋一技之长:罗坝村的“大嫂”店面是第一家创业基地也是灰水产品培训教学基地,每当有妇女想从事灰水职业时,志愿者们便组织她们到店里培训,至今已开展26期培训,260余名留守妇女掌握了灰水产品制作技艺。

  • 拓就业门路:手艺成熟后的妇女,志愿者将其与所需门市对接进行技术输出。

  • 搭创业平台:志愿者对创业者店面选址、整体布局、产品上架进行跟踪服务,并免费授权灰水嫂品牌,助力灰水们实现创业梦想。

  • 畅销售门路:搭建线上+线下销售平台,通过线上短视频、直播电商渠道,线下与市区格兰云天等酒店、国营供销社等景区供应对接,推广灰水产品,教学销售方式与经验,完善产业链,推动灰水产业发展。

  • 重品质保障:每一位加入灰水嫂创业的留守妇女,志愿者除了通过技术培训确保口感统一外,还带她们一起了解汶龙灰水粄文化、开设《灰水嫂课程》、签订《品控协议》、设立品质监督电话等方式,确保输出产品质量可靠。

实现当地妇女“三项转变”

  • 思想上“主动干”:留在山区的妇女,通过该项目帮扶有了既能实现就业又能照顾家庭的一技之长,并逐渐发挥技术优势,在灰水粄产业上积极作为,拓展市场和销路,通过主动干实现自我价值。

  • 经济上“要致富”: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来,该项目积极为留守妇女创业就业、拓展销售平台和多渠道宣传产品,促进了家庭经济增收,带动了农村家庭经济和村集体经济“双提升”,留守妇女从“女主内”到“既主外又主内”的转变也提高了家庭幸福度。

  • 行为上“勤快实”:由于有了就业创业渠道,留守妇女不再阡陌独舞,对自己职业也具有了发展、创新、再突破的干劲,促进了家庭经济价值和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

促进当地经济“三大提升”

  •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将汶龙家家户户逢年过节都会做的客家美食“灰水粄”注册为灰水嫂商标,在辖区选取一批留守在家、具有创业意向的农村妇女,在家门口搭建灰水粄巾帼创业平台,制作灰水粄、灰水烫皮等系列灰水产品。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推动了当地农产品价值的实现。

  • 激发非遗活力:“汶龙灰水粄制作技艺”作为一项非遗文化,通过当地政府、志愿者以及众多“灰水嫂”们的弘扬,将非遗与市场对接,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有机结合,焕发了非遗新活力。

  • 促进乡风文明:同时,解决了这一大群体的就业创业,留守在家的妇女们大家一心干事创业,业余时间积极参与当地志愿服务,宣传党的政策、关爱“一老一小”、积极参与村庄矛盾纠纷化解、弘扬移风易俗,促进了乡风文明的培育。

2024年,汶龙镇灰水嫂乡村振兴巾帼志愿服务队参加非遗传承大型活动12场,“灰水嫂”的产业振兴之路被评为赣州市2024年度志愿服务“一类项目”,共开展26期灰水技艺培训,发展6家灰水嫂店面,推进灰水嫂.轻零食进供销社、世客城、栗园围等景区,为260余名辖区妇女提供创业就业之路,汶龙镇石莲村集体经济创收3.5万余元。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新闻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