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爆发,希特勒光速推进到莫斯科,苏联是如何绝处逢生的?
苏德战争爆发,希特勒光速推进到莫斯科,苏联是如何绝处逢生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争是欧洲战场上最为关键的战役之一。1941年6月,纳粹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德军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惊人的进展,甚至兵临莫斯科城下。然而,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通过焦土政策和顽强抵抗,最终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扭转了战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为关键的战斗莫过于苏德战争和抗日战争。这两场战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欧洲和亚洲两边的战场基本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最终以法西斯的失败而告终。
那么,相比于日本侵华这种工业国对农业国的入侵,苏德战争则是两个工业大国的硬碰硬,为何德国能在前期光速推进,甚至兵临莫斯科城下呢?苏联又是如何绝处逢生,一路反击的?
光速推进
1941年,伴随着欧洲战场趋于稳定,希特勒和纳粹德国的野心进一步膨胀,欧洲的这几个老小子的确不太给力,绥靖了那么久,最终造出了德国这个怪物。法国直接举了白旗,英国凭借着地形正在苦苦支撑,德国基本上已经彻底坐稳了欧洲,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吞并苏联,帮助一下远在大洋彼岸的盟友日本。
当时的苏联的确也有些天真,还感觉德国靠谱得很,双方步步瓜分东欧,也让苏联对德国的警惕性大大降低。
1941年6月,德国开始在苏德边境秘密集结军队,但苏联此时已经非常麻木,甚至在战前斯大林都得到过消息,但他还是选择相信希特勒。
6月22日,德军集结了整整550万人,包括380万德军以及其他仆从国的军队,向苏联发动了进攻。
仅仅两个星期,苏联就溃退了400公里,这种溃败的速度和当年日军进攻华北也没差多少,几乎相当于平地行军。
斯大林终于反应过来,希特勒这老小子是要翻脸,于是开始实行焦土政策,也就是苏军在撤退前,会焚毁一切物资,只给德军留下一座空城。甚至为此,苏军还炸毁了第聂伯河的大坝。
苏联猝不及防,被德军一路猛推,仅仅三个月德军就兵临莫斯科城下。
1941年9月15日,德军兵临如今的乌克兰首都基辅,并且将苏军的西南方面军主力困死在了基辅,随后在10天时间歼灭了苏军整整66万人。
苏军和德军的大兵团作战就是如此,大开大合之间几十万人的性命如同草芥。
随后,德军再次集结了193万人,发动了台风计划,准备占领莫斯科,彻底终结苏联这个庞然大物的生命。
不过,苏联是从十月革命脱胎换骨的政权,自然不可能如此轻言放弃,前期的顺利也让希特勒太过轻敌,最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在维亚济马,苏联红军又有60万倒在了纳粹德国的枪下,莫斯科外围已经满是德军,甚至已经有德军能看到莫斯科红场的高塔。
曾经,日本放出过豪言“三个月灭亡中国”,而德国同样也说过“三个月灭亡苏联”。
不过,此时苏联红军爆发了惊人的战斗力,不仅进行了大面积的工业转移,还全面进入了战时状态。
几个月的毒打终于打醒了苏联,他们开始组织起兵力疯狂进攻纳粹德国的补给线,斯大林则亲自坐镇莫斯科,在莫斯科举行红场阅兵,随后直接开往前线。
而此时,德军却遇到了一个问题,莫斯科久攻不下,补给也成了问题,并且时间已经进入了冬天。
希特勒太过自信,甚至没给德军带御寒的衣物,准备一举打下莫斯科抢苏联人的。
这样一来,等待德军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撤退,要么被冻死。
12月6日,苏联红军开始发起反击,德军补给缺失,再加上莫斯科的严寒天气,让他们的战斗力骤降。
最终,德军吃了个大亏,损失了整整50万人,并且被击退了300公里。
侵略战争其实有个规律,尤其是对中、苏这种体量的国家来说,只要不能速胜,就必然陷入持久战。
而和这种体量的国家陷入持久战,意味着侵略战争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日本如此,德军亦然,他们都想一口气吃成个胖子,殊不知自己的那点人根本控制不了如此广袤的领土,再加上被无限拉长的补给线,只要不能速胜,要么割肉跑路,要么恶性循环。
而希特勒在进攻莫斯科失败后,也知道是自己操之过急,决定步步为营,先断了苏联的能源,于是,他们盯上了盛产油气资源的高加索地区,对巴库油田展开了疯狂的争夺。
然而,想要拿巴库油田,就必须拿下苏联的重镇,也就是斯大林格勒,这也成了希特勒的一生之痛,甚至是整个世界命运的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41年12月,苏军成功粉碎了纳粹德国的台风行动,并且歼灭了围攻莫斯科的50万德军。这是自从苏德战争以来,苏联红军第一次酣畅淋漓的大胜。
但随后在列宁格勒和哈尔科夫的战役中,苏联红军再次损失惨重,30万人在哈尔科夫被纳粹德国全歼,苏联再次受到了重大打击。
苏德战争就是如此残酷,动辄就是全歼几十万人的大战役,这也是二战中最真刀真枪,正面硬刚的大战。
随后,德军开始将目光转向位于高加索地区的巴库油田,因为德军在进攻整个欧洲时,也没有吃过莫斯科战役这么大的亏,如果再不想办法找补,那的确是裤衩都赔丢了,除了占领了苏联一些领土外什么都没得到。
并且这些领土还都奉行了焦土政策,除了一座空城外毛都没有,德军还得分兵来守城,远道运来补给,可以说打得非常恼火。
但是,想要拿下巴库油田,就必须拿下伏尔加河畔的斯大林格勒,这不仅仅是苏联的重镇,而且是扼守高加索的门户。
可德军似乎忘了一件事,那就是斯大林格勒可并不比莫斯科好打,苏联红军一定会死守这里,在这里进行大规模的拉锯战,德军其实能得到的好处非常有限。
可石油的诱惑是战时的德国无法拒绝的,双方最终在斯大林格勒爆发了一场大战。
在开战前,德军的飞机几乎把斯大林格勒变成了废墟,但苏军并没有任何畏惧,双方在主城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白刃战,每天双方的防守距离和推进距离都要用米来累计。
苏军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在巷战中获得了巨大的优势,德军每钻进一间房子,都害怕这里会不会藏着苏军。
事实上是,几乎每间房子,每条街道都在发生小规模的遭遇战,这种战争已经没有什么战法可言了,比的就是谁的人更多,谁的士气更盛。
而苏联最不缺的就是人,德军想这么打,苏联红军求之不得。
斯大林格勒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绞肉机,最终以德军伤亡100万人,苏军伤亡120万人,德军溃败而告终。
1943年2月2日,苏联红军全歼德国第六集团军的27万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宣告结束。
在这期间,德军曾经尝试过多种方式进攻斯大林格勒,但无一奏效。
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的转折点,原因就是,德军总共就集结了550万兵力进攻苏联,其中只有380万是德国人。
在之前的莫斯科战役等战斗中,德军就损失了将近80万人,再加上这次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前线的德军一下少了一半,而苏军则越打越猛。
斯大林格保卫战的胜利,预示着德国再想前进已经非常困难,只能和苏军继续进行拉锯战。
很快,苏联红军就收复了哈尔科夫,并且和德军形成了对峙之势,后方安全后,苏联强大的工业体系也开始发威,苏联迅速进入战时模式,而欧洲看到苏联的颓势,也开始对纳粹德国本土展开轰炸。
德国一时间被左右开弓,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轴心国之间也开始离心离德。
随后,苏联红军又收复了基辅,并且一举把德军打出了第聂伯河。
战斗进行到这里,纳粹德国的溃败已经是必然的了。
侵略战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旦陷入僵持,本土作战的苏联将会获得无限的优势。
与此同时,亚洲战场的日本也不好过,盟军成功在诺曼底进行登陆,本就节节败退的德军又要去防守西线。
斯大林抓紧了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