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唯一能与张爱玲、萧红并列的女作家
李娟:唯一能与张爱玲、萧红并列的女作家
李娟:唯一能与张爱玲、萧红并列的女作家
以性别论,现代中国散文,我以为成就最高的是张爱玲与萧红。幸或不幸,差不多断裂四五十年后,才从民间冒出了个李娟,堪与两位前辈比肩。
以我的阅读体会,李娟的散文实力,绝对稳居中国当代散文前五之内,在并世女作家中更无可置疑是第一人。女性同行,能和她同在一个散文坐标轴里参与论定的对手,不是王安忆迟子建残雪毕淑敏这些时下名流,而应远溯萧红与张爱玲。萧红是10后,张爱玲是20后,李娟则是79年生人,相隔了半个世纪,才出了这么一个遥相应声者,中国文学的代际传续不容易。萧红、张爱玲、李娟,三人的文字,是真正第一流的。余秀华我也偏爱,但我觉得她诗好,多篇足以传世,散文就一般。她的小说《且在人间》虽说是在圈内顶刊《收获》杂志上发表的,老实说看不下去。
要我说,萧红、张爱玲与李娟,差不多代表着三种散文类型。萧红是“野路子的极致”,张爱玲是“雅人深致的高标”,李娟则玩出“小清新的新高度”。萧红路子野,但她是天才型的。她几乎不读书,《呼兰河传》里看不到她任何阅读的痕迹,她的语言甚至很粗粝,还语病频现,都说明其“野”,但她笔下的世界沉痛深广,文字犹如日夜浩荡的河声奔涌而来,有一股魔力让人无限感怀。萧红所写,就是自己的感受语言,允称天才。对比萧红,迟子建王安忆们就很容易败下阵来,因为她们的文章虽好,可依然肉眼可见的人工性,一看就是学过的那种。天下文章,都必然要经修饰锻炼,但凿迹一旦无力祛除,会犹如疤痕一块块横挂在眼前。什么是顶尖文章高手,一句话:“大匠不示人以璞,盖恐人见其斧凿痕迹也”。
张爱玲非璞,但她有化功大法。她出身好,来自曹雪芹这样世代簪缨的旧族,自小又宅女一枚,惟喜阅读,是以她书读得极多,纵横中国古典,静对西洋原著,房里有金粉金沙深埋,阅读量并不会亚于一般文科教授。她的语言是“化用”的典范,红炉点雪,应收尽收,不动声色,毫无痕迹。以读书量而论,张爱玲是妥妥的学霸,这一点很容易被忽视,即便是许子东这样的研究名家。因为,她的微妙在于:一般人写文章,总刻意显摆自己书读得多,张爱玲则是唯恐怕人知道她读得多,从不引经据典子曰诗云,而是左右逢源东取西借,再彻底融化为“张氏语言”,手段极为高明。当代学者止庵书读得也多,就能看穿张奶奶这种路数,屡屡感叹她读的书太多了。有一种好文章,是能体现人类文化与文明的积累程度,张爱玲就是这一类妙手。
李娟的特色又与这两位前辈不一样。她的最大优点在于天然。她不像萧红,内心藏着无尽的忧愤哀伤,文字一个个从胸中滚出来,犹如她记忆中那些在一望无垠的朔风中不息摇曳的一株株高高白杨的再现;也不似张爱玲,书巢百炼化为绕指柔,涉笔所及都将学识才情展露无遗。李娟的文字,是彻底返璞归真的,既玲珑剔透,又变化出奇,简直是当代散文圈的“黄衫女子”。任何写作者,总多少有点思想包袱,李娟就没有。她的经历也极度单薄:成长在人烟稀少的西域,母亲是深山里的裁缝店主,她自己则高中毕业就辍学打工。她甚至从未意识到自己是在“写作”,更没想过成名,只是因为喜欢写东西,就一行行发在网络上,不断引发共鸣,此后才一本本结集成书。李娟的文字,是一种未经任何污染的自然,她的单纯恰好是所有人不及她的秘密。最高明的文章境界,其实是跳脱依傍,不借助固有的词汇、套路、意境与暗示,洗尽铅华而后,超凡入圣。这方面,李娟不自然间达到很深的功力,还真有点像金庸武侠里,山娃子不经意掉落山洞练就奇功,出山就打遍天下无敌手,八大门派高手面面相觑。
我这么看重李娟,就在于:1,往前看,这样的文字,看一遍就无法忘怀,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是独具一格的,你搜肠刮肚都找不出第二人来。唯一可比风格的是刘亮程,但刘的文字其实是很刻意的,压根不在一个等级。2,自今而后论,不单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家,今后应该也很难写出这种东西了。如果说李娟有什么问题,我以为还是在她的生长环境。这种极致单纯的生活空间,让她的文字犹如天籁,但这种狭隘也容易限制她,最终等来“瓶颈”,还很难冲破。这也是有事实可以验证的:李娟迄今出了11本散文集,题材基本都是集中在牧场,且从《羊道三部曲》开始就有一种程式化趋向,这是很危险的信号。我一直在乱猜,李娟这几年不断到各地孤身“穷游”,放纵肆情漫无目的,犹如古代诗人杜甫李白们一般乱走,是不是有意识补考“阅历”这门低分课。写作到了这份上,就是“心与身为仇”了。
我知道,说李娟是“唯一能与张爱玲、萧红并列的中国女作家”,当然会有无数朋友不服气,指责我瞎说乱捧。是的,李娟甚至什么“身份”都没有,甚至连一份正经工作都缺乏,不说超越王安忆迟子建,甚至怎么看都不像个“作家”。这个倒没什么可辩的,唯一有意义的,就是不妨打开她的集子看一看——也许,你会觉得她比张爱玲还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