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开封市博物馆里“卷”的狠,个个都想当镇馆之宝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开封市博物馆里“卷”的狠,个个都想当镇馆之宝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kf.cn/c/2024-05-17/885585.shtml

开封市博物馆珍藏着众多国宝级文物,每一件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从记录183任开封知府的石碑,到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再到精美的北宋瓷器,这些文物不仅展现了北宋时期的文化和科技成就,更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石碑上竟然找不到“包大人”的名字?

首先,您可别小瞧这块石碑破旧,它可是大名鼎鼎的“开封府题名记碑”,是目前我国发现时间较早、规格最高、记载人名最多的地方官员题名记碑,还曾入选国家文物局印发《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并且是国家一级文物。


陈展部张玥讲解开封府题名记碑的由来及历史故事

据开封市博物馆陈展部张玥介绍,碑高214厘米,宽96厘米,厚24厘米,四周以蔓草和缠枝牡丹镶边,碑额篆刻“开封府题名记”六字,碑文为楷书,共21行,每行字数不等。记载有上起宋太祖建隆元年即公元960年,下讫宋徽宗崇宁四年即公元1105年,共146年间183任开封府最高行政长官的姓名、官职和上任年月等。

都知道“开封有个包青天”,那么为何在石碑上却找不到“包拯”的名字?

石碑上包拯的名字被百姓摸成了一道指痕

张玥介绍,包拯,《开封府题名记》碑中第九十三任知府,庐州合肥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包拯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在一年零三个月的知府生涯中,包拯大力改革诉讼制度以方便民众,公开拆毁官宦豪族侵占惠民河修建的花园亭榭、消除水患。他刚正不阿,不通关节,民谚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说。后人在观看开封府题名记碑时,就不由得要去摸一摸包拯的名字,对他的事迹评说一番,久而久之,指痕越摸越深,时至今日,包拯的名字以几乎见不到,只留下了半指深的指痕。包公其名不在碑,而有口皆碑,民心烛照,足以激发后代官吏勤修德政。

古代黑科技的“大家伙”高近12米

在开封市博物馆“宋代科技展厅”内,一个“大家伙”引起了诸多目光。开封市博物馆社教部负责人祁梦向采访团介绍了这个“大家伙”,它是开封市博物馆按1:1比例还原的由北宋中期宰相,我国古代杰出天文学校、天文机械制造假、药物学家苏颂领导制造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开启了近代钟表擒纵器的先河。


1:1比例还原的水运仪象台(图片来源开封市博物馆官网)

祁梦介绍,水运仪象台建于北宋元祐年间(元祐元年为公元1086年),距今900多年,台址位于北宋京城东京,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是一座集计时报时、天文观测和星象显示三项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天文机械时钟。整个水运仪象台高近12米,台底7米见方,是一座上狭下广、呈正方台形的木结构建筑。水运仪象台的建造工作由当时的宰相苏颂领导,由通晓天文和机械技术的官员韩公廉等人负责设计,并带领能工巧匠施工,于公元1092年建成。


缩小版的水运仪象台

据祁梦介绍,水运仪象台分为三层:顶层为浑仪,用于观测星空,上方的屋形面板在观测时可以打开;中层为浑象,用于显示星空;底层为动力装置及计时、报时机构,通过齿轮传动系统与浑仪、浑象相联,使这座三层结构的天文装置环环相扣,达到与天体同步运行。那么水运仪象台有什么古代黑科技?祁梦解释说,如果佩戴机械手表时,会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很多人会以为‘滴答’的声音来自于机械手表的秒针,其实来自于机械手表的核心,叫做擒纵器。”“早在上世纪,英国科技史当中就认为机械钟是十四世纪英国人发明的,但是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对水运仪象台进行深入研究之后,他就曾发表过这样一段话,原来我们看到水运仪象台才发现,在水运仪象台当中的天衡装置就是全世界最早的‘擒纵器’,领先了欧洲400多年。”据悉,水运仪象台堪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技术综合程度最高的大型机械装置,蕴含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

长“痘痘”的编钟,“唱歌”时声韵清悦

据了解,长“痘痘”的编钟名为“大晟夷则编钟”,开封市博物馆馆标就是以它为素材设计的。它身上凸起的小疙瘩其实叫做枚(篆间突起的乳)。


大晟夷则编钟

开封市博物馆陈展部主任吴岳介绍,大晟夷则编钟为国家一级文物,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青铜礼乐器,属椭圆筒式形打击乐,高27.5厘米,口径为上15下18厘米,重6.05公斤。编钟的结构图这件编钟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为双夔龙交接悬钮,夔龙首部饰有粟粒纹,龙身饰回纹;夔龙纹特点大口、卷唇、无角、一足、卷尾,象征着龙的权威,代表着王权和神权。相传夔龙是舜的两个大臣的名字,分别指乐官和谏官,所以夔龙也被用来比喻辅弼良臣,代表着忠诚和辅佐君主的品质。

大晟编钟是怎么来的呢?吴岳介绍,崇宁元年,宋徽宗赵佶这位艺术家皇帝,面对“日薄西山”的政治局面,却要粉饰太平,命建立“乐器制造所”,设立乐府,制作新乐,添置大量官职来管理国家乐政。崇宁三年,在应天府也是宋太祖赵匡胤的起家之地,(今商丘)出土了六枚刻有“宋公成”春秋时期的编钟(因为应天府是春秋时期宋国故土)。这一项重大“考古发现”,很快引起当朝皇帝的重视,他早就有效法先秦礼乐制度,治理国家的想法,于是便把这一发现当作是国运昌盛的好兆头,召集全国的能工巧匠,不计成本,开始打造大晟钟。大晟钟共12编,每编28只,共计336件。据史料记载,大晟编钟演奏时,声韵清悦、音质极纯,排放在一起,气势恢宏。吴岳说,一千多年过去了,366件北宋大晟钟目前仅有36件,流散保存在海内外,分别藏于北京、上海、辽宁、河北、河南、山东、陕西、湖北、台湾等地市的文物部门,以及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只有开封市博物馆这件大晟夷则编钟留在故土,意义重大。

北宋瓷枕上“躺”个胖娃娃,寓意子孙满堂

“躺”胖娃娃的北宋瓷枕其实名为“宋登封窑白釉珍珠地娃娃卧莲瓷枕”,它是北宋时期登封窑烧造的一件精美瓷器。而开封市博物馆珍藏的这件“白釉珍珠地娃娃卧莲瓷枕”更是宋登封窑制作的瓷器精品,应是为宫廷烧造的贡瓷。

白釉珍珠地娃娃卧莲瓷枕

据开封市博物馆研究馆员唐冬冬介绍,宋登封窑白釉珍珠地娃娃卧莲纹瓷枕,高15厘米,枕面长10.9厘米,枕面宽15厘米。瓷枕呈豆形,白地绘赭石色花,枕面周边饰回纹,中间刻划折枝莲花,一位脑聪蓄发数绺,身穿肚兜,颈戴项圈,肌体丰满,手持莲花,仰卧于莲花之上,作嬉戏玩耍状。画面空隙处布满赭石色珍珠地。前后壁均刻划有莲叶纹饰,底部无釉,胎呈灰白色。

白釉珍珠地娃娃卧莲瓷枕(图片来源开封市博物馆官网)

婴戏纹是我国的传统吉祥纹饰,源于佛教“鹿母莲花生子”的故事,寓意人们对子孙满堂的渴望,对新婚夫妇的祝福,同时也是人们对幸福生活、和谐社会的美好期盼的体现。唐冬冬说,馆藏的这件“登封窑珍珠地娃娃卧莲瓷枕”制作工艺繁杂而不失精细,刻划的卧莲娃娃生动形象、憨态可掬,欢快地嬉戏于莲池之间,怡然自得,尽显童趣,是宋代登封窑的精品之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