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肺炎克雷伯菌?它是如何传播的?
什么是肺炎克雷伯菌?它是如何传播的?
肺炎克雷伯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它不仅能在医院内引起感染,近年来在社区中的感染率也在上升。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种细菌的定义、危害、传播方式以及检测方法。
肺炎克雷伯菌的定义与危害
肺炎克雷伯菌是肠杆菌科克雷伯氏菌属的一种,属于革兰氏阴性菌,杆状,表面被多糖形成的荚膜所覆盖。这种细菌可以自然存在于健康个体的肠道和呼吸道中,具有健康免疫系统的人很少发生感染疾病,但在免疫力低弱的个体中能够造成肺炎、尿路感染、菌血症等感染症。除了院内感染之外,近年来社区型感染也渐渐增加。在台湾的糖尿病病患中,克雷伯氏菌经常是造成肝脓肿的主要病原体。
图1. 肺炎克雷伯菌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
传播方式
接触传播是肺炎克雷伯菌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传播方式,可以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是指肺炎克雷伯菌从传染源直接传播至易感者,当感染者或定植者与易感宿主直接接触时,可以发生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是指通过包括人和无生命的物体的中间媒介实现的传播过程,如通过医疗设备传播,例如输尿管和静脉导管,呼吸机等。除接触传播途径外,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不是肺炎克雷伯菌传播的主要途径。
除了医疗机构内部这种“微传播”外,携带肺炎克雷伯菌的动物,如鸟类和禽类可以远距离传播,携带肺炎克雷伯菌的宠物可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播。被畜禽污染的水源远距离传播同样须引起重视。肺炎克雷伯菌还可以通过患者出/入院、转诊等方式在医院-社区-家庭之间交互传播。最近也研究表明,肺炎克雷伯菌也可能存在食源性传播的风险。
图2. 肺炎克雷伯菌在生态环境中的传播示意图。
检测方法
目前分子检测方法有聚合酶链反应(PCR)类、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全基因组测序(WGS)及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等技术,但大多数检测方法均依赖于菌株的分离培养,无法做到数小时内完成对样品中肺炎克雷伯菌的定性/定量的检测。因此进一步开发、改进肺炎克雷伯菌检测方法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