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资质挂靠施工中的法律风险及诉讼策略
借用资质挂靠施工中的法律风险及诉讼策略
在建筑行业中,借用资质挂靠施工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所谓“借用资质挂靠施工”,是指一些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或个人,为了承揽工程而以有资质企业的名义进行施工活动。这种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企业或个体的生存问题,但却引发了一系列法律纠纷和风险。本文将从什么是借用资质挂靠施工起诉、其法律性质及风险、如何应对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并提出相应的诉讼策略。
借用资质挂靠施工中的法律风险及诉讼策略 图1
借用资质挂靠施工的概念与现状
“借用资质挂靠施工”通常是指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以具备资质的单位名义承揽工程,从而进行施工的行为。这种行为在建筑行业中屡见不鲜,其本质是一种典型的非法转包或违法分包行为。实际施工人在未获得发包方认可的情况下,借用他人资质参与投标、签订合同并进行施工活动。
从法律角度来看,“借用资质挂靠施工”违反了《建筑法》的相关规定。根据《建筑法》第二十六条,承包建筑工程的单位应当持有依法取得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禁止承包单位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单位的名义或者其他单位为其提供担保等方式进行转包、分包或者挂靠施工。
目前,在我国建筑市场中,借用资质挂靠施工现象仍然存在,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 市场需求与供给不平衡:部分小企业或个体由于缺乏资金和资源,无法获得相应的施工资质。
- 利益驱动:挂靠方可以通过较低的成本获取项目收益,而被挂靠方则通过收取管理费等方式增加收入。
- 监管不力:在某些地区,监管部门对借用资质挂靠施工行为的查处力度不足。
借用资质挂靠施工的法律性质及风险
- 法律性质
借用资质挂靠施工属于违法行为。根据《建筑法》的相关规定,挂靠施工行为被明令禁止。同时,《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四条也明确规定,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
- 民事责任
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挂靠施工合同被认定为无效,相关的法律责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 发包方的责任:如果发包方明知挂靠关系存在而仍与其签订合同,则可能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
- 被挂靠方的责任:作为名义上的承包方,被挂靠方需要对挂靠方的行为承担连带责任。
- 挂靠方的责任:实际施工人应当对其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损失承担直接责任。
- 行政责任
借用资质挂靠施工中的法律风险及诉讼策略 图2
借用资质挂靠施工除了可能引发民事纠纷外,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根据《建筑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对借用资质挂靠施工的行为,可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司法实践中“借用资质挂靠施工起诉”的常见问题
在司法实践中,“借用资质挂靠施工”相关诉讼案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诉讼主体资格的确定
在借用资质挂靠施工的情况下,实际施工人和被挂靠方之间可能就谁有权提起诉讼产生争议。根据法律规定,挂靠方虽然不是合同的名义签订者,但其作为实际施工人仍可以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
- 工程质量责任划分
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时,需要明确各方的责任分担。挂靠方作为实际施工人应当对施工质量负责,而被挂靠方由于提供了资质证明,也可能需要承担连带责任。
- 工程款支付纠纷
由于借用资质挂靠施工合同无效,工程款的结算方式也会受到影响。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时,通常会结合双方的实际履行情况来确定工程款的数额,并要求发包方向实际施工人支付工程款。
应对“借用资质挂靠施工”纠纷的诉讼策略
- 明确诉讼请求
在提起诉讼前,必须明确自己的诉求。如果是挂靠方向被挂靠方追讨工程款,则可以主张合同无效后的工程款结算;如果是一些问题出在发包方,则需要以发包方为被告。
- 收集充分证据
由于借用资质挂靠施工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在诉讼中需要注意证据的收集。应当尽可能提供双方之间的协议、施工记录、工程款支付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挂靠关系存在的材料。
- 选择合适的管辖法院
为了避免出现 jurisdictional issues,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法院。通常情况下,可以按照工程所在地进行起诉。
- 合理运用法律解释
在诉讼过程中,如果遇到合同无效情况,则需要灵活运用相关法律条文进行主张。例如,可以选择主张发包方的实际受益,来要求其支付相应的工程款,这样即使合同无效,也可以保障自己的权益。
结语与建议
借用资质挂靠施工是一种典型的违法行为,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引发多重法律风险。无论是作为实际施工人还是被挂靠方,都应当充分认识到这种行为的法律后果,并采取合法途径来解决可能出现的纠纷。
针对“借用资质挂靠施工”这一现象,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 加强行业监管:政府相关部门应当严格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大对借用资质挂靠施工行为的查处力度。
- 提高企业资质:企业应努力提升自身资质条件,避免因资质不足而寻求挂靠施工。
- 增强法律意识:建筑企业和实际施工人应加强法律学习,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合法合规开展业务。
“借用资质挂靠施工”不仅会给相关方带来经济损失,还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法律后果。因此,从长远来看,企业还是应当通过自身努力提升资质水平,避免因为一时的利益驱动而触犯法律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