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之城:列入苏州园林名录的竟有101处
园林之城:列入苏州园林名录的竟有101处
苏州,这座被誉为“园林之城”的城市,拥有着令人惊叹的101处园林。从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到免费开放的曲园,从历史悠久的沧浪亭到现代新建的静思园,每一处园林都承载着苏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苏州有很多“名片”,“园林之城”应该是最亮丽的一张“名片”。“苏州古典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留园作为私家园林的代表,与皇家园林代表颐和园、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苏州古典园林,起源于春秋,发展于晋唐,繁荣于两宋,全盛于明清。隋唐时,太湖石成为造园材料。元代始,文人有目的参与园林设计。据《苏州府志》统计,苏州园林周代有6处,汉代有4处,南北朝有14处,唐代有7处,宋代有118处,元代有48处,明代有271处,清代有130处。现存最古老的园林,是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建造的沧浪亭。
旅游到苏州,园林是必安排的。拙政园是首选,其次是留园,接着是狮子林和网师园。旅游高峰时,沧浪亭、耦园也会排起长队。这些都是世界遗产例证园林。古城其余两个世界遗产例证园林艺圃和环秀山庄,知道的人也许就不多了。9处世界遗产例证园林,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列入世界遗产的园林和没列入的怡园及近年修复开放的可园,只是苏州园林的“门面”。列入苏州园林名录的有101处,“园林之城”再现百园。
除11处“门面”园林,还有70多处建于明清、民国或更早的园林,或在寺院,或在景区和景点,或是名人故居,或在部门和单位内。这些园林,规模一般比较小。
有近20处园林是新建的,包括景点园林和宅笫园林,无一例外都是采用了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也可视为古典园林的传承。新造园林中,最有名的是静思园。静思园占地100余亩,由民营企业家陈金根从1993年开始,花10年时间建成的,《文汇报》以“农民造园第一人”作了报道。静思园所用造园材料,多为陈金根长期在安徽等地收购的古物。我有位好友,也造了座宅园,虽仅500平米,园林要素齐全。
进入严冬,陪老伴的每周一游,改为游非“门面”园林,年尾年初游了曲园、严家花园、虹饮山房。
在文联退休的老同事早就告诉我曲园值得看看,年尾的周二决定与老伴游古城区马医科的曲园。曲园是俞樾故居,2006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俞樾(1821—1907),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道光三十年进士,翰林院编修。后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40余年。曾主讲过苏州紫阳书院。
同治十三年(1874),俞樾购得大学士潘世恩故宅废地,作为起居、著述之处。居住区西北有隙如曲尺型,取老子“曲则全”之意,筑小园名曲园。1954年,曲园由其曾孙、著名学者、红学家俞平伯捐献给国家。1982年至1990年,苏州园林局分期完成修复。
曲园占地2800平米。正宅居中,自南而北分五进。轿厅陈列俞樾墨宝、印章、书籍。主厅“乐知堂”为俞樾当年接待贵宾和举行生日祝寿等喜庆活动的场所。“乐知堂”西为“春在楼”,为俞樾当年以文会友和讲学之处。南面为“小竹里馆”,为当年俞樾读书之处,馆南小院栽竹。有一对新人在拍婚纱照,我们不忍打扰。北有俞樾亲书“达斋”的3间书房,似作党建之用。东部配房不对游人开放。
出达斋沿廊南行,有一小亭,三面环水,池名“曲池”,亭名“曲水”。池东假山上有”回峰阁”与亭相对,假山中原有小门与内宅相通。亭南曲廊通春在堂。小园面积仅200平米,建廊置亭,结构布局曲折多变,颇有小中见大之奇。
曲园免费开放,游人不挤,但陆续有三两游人进入。
年初的周五,与老伴加游一次,目的地是木渎古镇的严家花园和虹饮山房。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木渎历史悠久,北宋正式建镇,严家花园和虹饮山房为古镇主要景点。
严家花园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苏州名士、《古诗源》作者沈德潜旧居“竹啸轩”。道光八年(1828),此园被木渎诗人钱端溪买下,叠石疏池筑亭建楼,取名“端园”。光绪二十八年(1902),此园转让给木渎首富严国馨(台湾地区前领导人严家淦的祖父,严家淦出生在木渎)。严请香山帮建筑大师姚承祖率能工巧匠重修园林,改名为“羡园”,当地人称为“严家花园”。抗战时“羡园”一度被日军占领,破坏严重,严氏后人将废园买给国民政府。新中国成立后,这里设了吴县农具厂。2000年11月,木渎镇政府开始修复严家花园。修复完成后对外开放。
严家花园占地11100平米。中路5进主体建筑,有门厅、怡宾厅、尚贤堂、明是楼、眺农楼等。怡宾厅两边墙上有严氏家族介绍。尚贤堂为明式楠木厅,有400多年历史。尚贤堂、明是楼前有清代砖雕门楼。
花园部分的两座湖石假山,堆叠技艺高超。5处不规则水池,形态造法自然。
严家花园40元门票,我与老伴凭身份证就可进入。游览时,虽没见到旅游团队,但散客遇到不少。
游完严家花园,我们往东去虹饮山房。
虹饮山房原为清代文人徐士元私家花园。2001年,木渎镇政府购回虹饮山房原址地块,修复兴建,2002年对外开放。这是一座演绎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次到木渎故事的基本新建的园林。门口有“乾隆六下江南行程纪事表”。门前是香溪河,河边东侧有“御码头”石碑,西侧有一座列入市级文保单位的怡泉亭。
虹饮山房占地10340平米,建筑面积3039平米。中路主建筑舞彩堂为移建的清代歇山顶六架堂屋,中柱落地,分南北两堂。南堂屋正中上悬刘墉题写的“程子四箴”匾额。北堂屋屏前置九龙椅和书案,相传为乾隆皇帝看戏处,迎面是“春晖楼”戏台。九龙椅采用千年紫檀木精制而成,上刻九条作腾飞之势的金龙,相传原为康熙皇帝南巡驻跸灵岩山行宫所用,后搬到虹饮山房,供乾隆皇帝看戏时使用。
西侧的秀野园,设有木渎圣旨珍藏馆和科举制度馆,展出的有不少珍贵文物,其中圣旨便有20道。
相传,有乾隆皇帝的随行大臣下榻虹饮山房,西北部建有刘墉驿馆,并有刘墉的详细介绍。还有清代服饰、皇帝膳食的介绍。
花园部分很大,水池有近2亩,假山等园林要素一应俱全,摆布也很巧妙。
虹饮山房也是40元门票,70岁以上是免费的。我们见到陆续有游客进园,多的有近10人的亲友群。
到了木渎古镇,当然不会放过其他景点,但不在本篇范围了。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