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他们把《诗经》“种”了出来!广东这些学校的劳动课火出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他们把《诗经》“种”了出来!广东这些学校的劳动课火出圈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nfnews.com/content/1y0qWRKe3B.html

在校园里能养鸡鸭鹅甚至是猪?
学校里有整整2500平米的
天台菜地可供耕种?
除了蔬菜
还能种中草药、向日葵?
甚至还有无土栽培技术可以学?
没错!
这些广东校园里
都能实现!

近来
广东多地多校
开展别具特色的劳动教育
让同学们在实践中
拓宽视野、学习知识
掌握技能、培养兴趣

校园“养猪小能手”

午饭过后,江门市蓬江区荷塘镇良山小学三到六年级的“小小饲养员”马上行动起来,用桶收集起同学们的剩饭剩菜,提到后山山坡上喂养家畜家禽。
“佩琦,乔治,来吃饭啦!”他们推开饲养基地的门,清理好猪槽后,把剩饭剩菜倒到猪槽里面,并呼唤家畜家禽来吃饭。


十几只鸡鸭鹅纷纷从草丛中、竹林里飞奔出来,两只猪也懒洋洋地挺着大肚子爬上了山坡。看着家畜家禽起劲吃食的模样,学生们满意地笑了起来。

去年9月份,该校因地制宜,在后山坡上建立了饲养基地,热心家长们送来了家畜家禽。为了更好地饲养它们,学校开设了饲养社团,学生们在老师和家长义工的带领下,学习搭建鸡棚、打扫猪圈、洗猪槽、喂养家禽等技能。经过一年多的精心饲养,小猪已经长到了50公斤左右,还有几只鸡每天都能下蛋,这些鸡蛋被用作学生的奖品。


“这些家畜家禽都是我们亲手养大的。”四(1)班学生陈彦喆自豪地说,“它们吃的是蔬菜、谷物以及剩饭剩菜等,长得很肥硕。”

良山小学校长刘安兵说:“一年多来,这些动物成了校园小明星。只要鸡下蛋了、猪长膘了、鸭子‘翻墙’了,就都成了学生们热议的话题,大大活跃了校园氛围。”


刘安兵认为,开展劳动教育,首先不能离开实践。“比如在饲养家畜家禽的过程中,学生们能亲身体验其中的乐趣,了解动物的习性,并见证生命的成长,这些都是课本传达不了的体验。”

其次是要因地制宜。创设各种途径和平台给孩子们创造劳动机会。比如开设了多个劳动类社团,包括缝补社团、理发社团、发酵社团、棉花糖社团等,深受学生欢迎。


又如,该校巧借“梁山好汉”谐音,打造“良山好汉榜”这一校园文化品牌,鼓励学生各展所长,“最会煮方便面”“最会扎头发”“魔方复原最快”等各种各样的劳动项目纷纷上榜。

创新劳动教育形式方面,江门不少学校把劳动教育与传统文化以及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比如恩平市沙湖镇南平小学开设了竹编工坊,开设竹编、竹雕刻等特色课程;新会陈经纶中学推行种植新会柑,并设立葵艺课程,丰富了劳动教育的内涵。

此外,信息化技术在劳动教育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比如江门一中附属小学依托教育部“‘数智’劳动教育实践共同体”项目,利用数字场景解决场地和师资等问题,通过自动浇水系统、监测传感器等设备,开展种植活动。


在拓展劳动教育阵地方面,不少学校积极与企业、中职院校等合作,建立劳动教育基地,让学生亲身体验现代工业生产,感受科技魅力。同时,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社会资源也被充分利用,通过主题活动拓宽学生视野,使劳动教育更加多元化。

把《诗经》“种”了出来

当《诗经》中的植物走进现实,当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当菜园“搬”进了学校,这是种怎样的体验?今年9月,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集团)行知学校(以下简称“行知学校”)生活·实践基地“茂生园”正式开园。

“茂生园”种植的花草果蔬均来自《诗经》,“茂生园”共有六类主题课程:谷风雅韵(谷物)、采薇雅颂(花草)、蓝蕙雅艺(染料)、蓼莪雅本(草药)、维荠雅圃(果蔬)、嗟尔雅生(生活)。学校将根据节气组织学生实践体验栽培不同类型的“诗经植物”。




值得一提的是,“茂生园”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园中的幼苗无需自然土壤,通过营养液的调配、LED灯及光线获取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同学们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体验夏瑾、苋菜、樱桃番茄等农作物无土栽培的过程了解无土栽培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


行知学校希望通过“茂生园”的建设,培养学生尊崇劳动、知行合一的劳动精神,让学生将科学理论运用于劳动实践,做有生活力、实践力、创造力的时代新人。




除了行知学校,深圳市宝安区石岩湖学校天台2500平的农耕园也十分惹人注目。

从高空俯瞰石岩湖学校,2500平方米郁郁葱葱的菜园楼映入眼帘,园子里种满了各类农作物。


走进巨大的空中菜园“荷锄归”“稼穑园”“百草园”“沁心园”“一米阳光”等富有诗意的名字比比皆是。菜园里种有各种作物,绿油油、黄澄澄的一片,长势喜人。

在这里,劳动、学习两不误。同学们锻炼技能,体验自然实验,进行美术创作,探究植物生长奥秘,用语文书写所见所闻,记录成长时光……

天台的方寸之地,一片绿意盎然的菜地成了生生、师生、亲子之间最喜爱聊起的话题和共同奔赴的场域,也成了大家的精神家园。



为帮助同学们修炼成劳动达人,学校还设置了拓展课程。“种植小专家”课上,同学们学习植物的生长习性,亲手种植各种花卉和蔬菜,了解植物生长的奥秘。种植不仅让他们学会了耐心和细心,更是明白了生命的珍贵和成长的不易。


“中华小当家”的课堂上,学习烹饪的基本技巧,亲手制作一道道美味的佳肴。课堂外,组织实践活动,亲手为家人做一顿丰盛的晚餐。在美食制作中培养兴趣,掌握生活技能。


“非遗小传人”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探索非遗的窗户。每一剪、每一折,都充满了情感和故事。削锯雕磨间,匠心独运,化腐朽为神奇。色彩与创意编织于每一寸布料之中,散发着迷人的艺术气息。


“湖畔小义工”课程涵盖社区服务、环保倡导、宣传讲解等。学生体验真实生活,体验服务他人的喜悦,提升社会责任感。

校园“微农场”

教学楼楼顶变身“空中菜园” 、闲置土地被开辟成班级“责任田”……在佛山,许多学子在校园里就能体验农耕劳作的辛勤与乐趣。

佛山市白燕小学利用一楼小花园和六楼楼顶空间,开辟了班级种植区。“微农场”总占地面积达到500平方米,拥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和排水设施结构,种植了益母草、车前草、藿香、芦荟、鸡冠花等几十种中草药农作物,并设置了各种科普知识简介。


学校打造了“小神农”特色劳动课程,以中医养生与草药文化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学生们除了按照节气在班级属地进行除草、翻土、播种、浇水外,还将农场收成进行采摘、晾晒,手工制作成驱蚊香包、养生茶、艾糍等成品,在学校“绿色教育文化节”上把农产品与全校师生一同分享。


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杏头小学自建了百花园、蔬果园作为学生种植基地。蔬果园占地面积1147㎡,划成19块班级基地,各班劳动课到蔬果园开展农业生产劳动,进行蔬菜种植、花木栽培、中药材培育,让学生经历除草、翻土、播种、浇水、施肥、观察、收获等劳动体验,并习得劳动技能。百花园占地面积1160㎡,每个班级一块责任地,地里根据季节栽种百种时令鲜花。



杏头小学还把劳动教育与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科学、美术等学科有机融合,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


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同声小学微农场精心设立了百蔬园、本草园、百果园和农创园四大种植园。学生们可以尽情体验土培种植、水培种植等不同种植方式,深切体悟农业成果的来之不易。


同声小学与市农科所密切协作,在开耕节,市农科所专家携带已育好的玉米、辣椒、青瓜、小白菜等种苗和水培营养液来到学校,悉心指导家长、学生种植,示范如何精准松土、起畦、定植,大力推广种植技术,并定期走进校园开展“蔬菜种植知识”微讲座,传授更多农业种植知识。


学生们种植的萝卜、土豆、青瓜、南瓜、番薯、辣椒等农作物,为学校特色劳动课程《同耕乐》提供了珍贵的萃取原材料。此外,学校还鼓励学生通过义卖活动把成熟的蔬菜瓜果进行售卖,把所得捐给爱心公益机构,在劳动中体会快乐,传递爱心。

南海实验中学利用六艺楼楼顶天台,建设和运营科技加持的智能苗圃,通过传统种植、无土栽培、创意设计等多种模式,使之成为校园劳动实践基地和科普教育场所。同时,学校把运动场北面空地建设成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每班分配一块空地,学生在老师和农业专家的指导下自主选择种植作物,完整体验劳作过程。学校还依托佛山市农科所“农耕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农业专家的支持下,为师生提供农业知识和劳动技能指导。


南海实验中学农业和劳动课程也十分丰富,学校每周三下午开设劳动实践课程,每天下午课后安排劳动实践活动。室内课程通过实物展示、互动体验等形式,让学生学习农业科学知识;室外课程包括整地、播种、施肥等栽培过程,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丰收的喜悦

近日,中山市小榄镇东升小学举行了“传承农耕文化,悦享劳动成长”主题稻谷丰收节活动。阳光下的稻谷闪着金光,同学们小心翼翼地割下一束束稻谷,脸上洋溢着丰收的新奇与兴奋。



脚踏着打稻机,滚筒“轰轰”作响,打稻区的师生家长们干得热火朝天。他们有节奏地踩着打稻机,拿着刚刚割下的稻谷,左右摆动,上下翻腾,粒粒稻谷“唰唰”掉进机器里,声声都是丰收的喜悦。



东升小学构建向阳课程体系,探索“养分课程”之“稻田课程”,发挥劳动育人功能,联合东升社区,开展了稻田课程、建设绿美空间、绘制劳动之美、唱稻香咸水歌等内涵丰富的系列活动。

中山市迪茵公学生态园秋耕活动的现场也热火朝天。校长、老师及一千多名高一学子,挽起裤脚,赤脚走下田插秧,播下劳动的种子。


今年8月,迪茵公学成立体艺劳工作处,进一步深化“五育融合”教育实践,通过组织校内外集体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学生社团活动、自我服务劳动和家务劳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学校还专门设立生态园,与从事农业研学的机构合作,聘请了几名农技师指导学生上课。

据了解,迪茵公学今后每年都会举行春耕节和秋耕节,让学生体验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技巧,培养学生的农业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劳动中成长。

太有趣了吧!
看得小媒君也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
想耕田、播种、浇水、收获
种出一片天地了
你们学校有哪些
别具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哦!

有什么想说的,快来给小媒君留言

本文原文来自广东教育传媒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