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随州:一座融合历史与现代的湖北名城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随州:一座融合历史与现代的湖北名城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16/12/288341_1142112911.shtml

随州,这座位于湖北省北部的城市,不仅地理位置优越,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从远古的"随氏族"到现代工业强市,随州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随州位于湖北省北部,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1°19′至32°26′,东经112°43′至113°46′之间。它东承武汉,西接襄阳,北临河南南阳、信阳,南达荆门、孝感,全市版图面积9636平方公里。随州市辖1个区(曾都区)、1个县(随县)、代管1个县级市(广水市)。

历史沿革

随州之“随”,其名最早源于远古的“随氏族”。从商代中期至战国末期,随州境内先后有“厉”、“随”、“唐”三个诸侯国建置都邑。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姬姓四十人,其中“随”、“唐”两个诸侯国建置都邑于随境。从秦代至今的二千多年间,随州建置虽然变迁频繁,但大部分时期或设郡、州,或置专署,成为江汉、鄂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随州的历史沿革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战国末楚灭随建县、秦汉沿袭、晋设义阳郡、南北朝改设随阳郡等。到了唐代,随州成为重要的行政区划。民国后废州为县,1949年后随县、洪山县分别隶属孝感、襄阳两专署。1979年设立随州市(县级),1983年撤销随县建制并入随州市。2000年设立地级随州市,原县级随州市改名曾都区,代管广水市。2009年重新设立随县。

自然环境

随州市处于中纬度季风环流区域的中部,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这种气候使得随州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随州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多样的地形地貌。

经济发展

近年来,随州经济发展迅速,实现了从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市的转变。随州依靠自身产业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特色发展之路。随州的工业经济以专汽之都、现代农港、谒祖圣地、风机名城“四张名片”引领,构建了特色引领、梯次发展的“2236”产业集群。

在农业方面,随州的农业经济由以粮食生产为主向多种经营和农林牧渔全面发展转变。此外,随州的消费市场繁荣活跃,旅游业也迅速成长。进出口方面,随州的进出口总额也逐年增长。

文化特色

随州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炎帝文化、曾随文化、治理文化、红色文化等交相辉映。随州文化的特色可以用六个“二分之一”来概括:

  1. 炎帝是“炎黄二祖”之一。炎帝是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列山氏,出生成长在随州的烈山(厉山)区域。

  2. 曾侯乙编钟是“惊世二奇”之一。随州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

  3. 季梁是“南方二贤”之一。季梁是中国南方第一位文化名人,开儒家学说先河的重要学者。

  4. 随侯珠是“春秋二宝”之一。随侯珠与“和氏璧”并称为“随和”或“春秋二宝”。

  5. 大洪山是“洪山二景”之一。随州境内的大洪山作为国家4A景区,不仅风光秀美,而且底蕴深厚。

  6. 古曾随是“文明二谜”之一。古曾随是编钟之谜、礼乐之谜、名称之谜的所在地。

城市建设与居民生活

随州的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高铁、高速、能源、商贸等项目竣工达效,使得随州的交通更加便捷。同时,随州的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环保指标也逐年提高,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在居民生活方面,随州人民的收入大幅提高,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实现了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随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不断完善的地级市。未来,随州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