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京剧旦角等的化妆之二——头部化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京剧旦角等的化妆之二——头部化妆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16/11/6932394_1134221161.shtml

过了一个精彩纷呈的春节假期,年也过了。咱们书接上文,继续深入探讨京剧旦角等的头部化妆。京剧旦角的头部化妆,堪称是舞台艺术中的一项独特技艺,它既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也是传递情感和展示剧情的关键元素。这种化妆方式不仅要求演员掌握精湛的技艺,还需要对角色的内心世界有深刻的理解。

首先,京剧旦角的头部化妆强调的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虽然有人质疑京剧的扮相和头面已经发展到了形式美的极致,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形式美并非无的放矢,而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展示剧情服务的。京剧的扮相有其独特的规律,如穿戴规则、化妆技巧等,这些都是根据角色的身份、性格、情感等因素来设计的。因此,演员在化妆时,不仅要注重形式美,更要注重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角色的塑造。

其次,京剧旦角的头部化妆注重细节的处理。在化妆过程中,演员需要对面部各部位进行精细的刻画,如眉毛、眼睛、嘴唇等。这些部位的化妆不仅要求技巧娴熟,更要求演员对角色的内心世界有深刻的理解。例如,通过调整眉毛的形状和颜色,可以表现出角色的喜怒哀乐;通过调整眼睛的神态和光彩,可以传达出角色的内心世界;通过调整嘴唇的轮廓和色彩,可以展现出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这些细节的处理,都需要演员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最后,京剧旦角的头部化妆还注重与舞台布景和服装道具的协调。在京剧表演中,舞台布景、服装道具等都是构成整体艺术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演员在化妆时,需要考虑到与这些元素的协调与配合。例如,在化妆色彩的选择上,要与舞台布景和服装道具的色彩相协调,形成整体的和谐统一;在化妆风格的设计上,要与舞台布景和服装道具的风格相呼应,营造出符合剧情的氛围和情境。

总之,京剧旦角的头部化妆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工作,它需要演员掌握精湛的技艺、对角色有深刻的理解、对舞台艺术有全面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符合人物身份、有利于表达人物真情实感、符合剧情需要的精彩扮相和头面造型,为观众呈现出一幅幅生动传神、精美绝伦的戏曲艺术画面。


程砚秋旦角化妆程式:1.拍粉后吊眉、眼和勒头;2贴片子;3.梳大头;4.簪饰

1.京剧旦角扮相的规则

京剧旦角扮相的规则是极为严谨和细致的,它不仅仅是一种表面的装饰,更是对角色身份、性格和剧情的深入解读。这些规则源于传统戏曲的内容和形式,同时也受到了历史、服装和头饰等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京剧旦角扮相的程式化是根据历史、服装和头饰等因素产生的。例如,青衣作为京剧中的正旦角色,其扮相要求端庄大方,这与传统戏曲中表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高贵身份的角色相符合。同时,青衣的眉眼勾画要清秀,以鸭蛋形为一般标准,这也是为了凸显角色的清秀和端庄之美。

其次,京剧旦角扮相的头饰选择也是极为讲究的。基本以戴点翠和银丁头面为主,这些头饰的材质和造型都体现了雍容华贵的气质。同时,头饰的变化也会根据人物和情节的变化而决定。例如,戴红绒花、凤头桃表示结婚、喜庆,这与传统戏曲中喜庆场合的装饰相符合;左戴茨茹叶为守寡、丧夫,右边留甩发为表示流浪、发配、疯癫的精神状态,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呈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剧情发展。

此外,京剧旦角扮相还注重与服装的协调。例如,在青衣戏中,演员通常会穿着宽袍大袖的青衣服装,这与端庄大方的扮相相得益彰。同时,服装的颜色和图案也会根据角色的身份和性格进行选择,以更好地突出角色的特点。

总的来说,京剧旦角扮相的规则是对传统戏曲角色形象的一种艺术化再现。它不仅要求演员掌握精湛的化妆技巧,还需要对角色和剧情有深入的理解和解读。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符合人物身份、有利于表达人物真情实感、符合剧情需要的精彩扮相和头面造型,为观众呈现出一幅幅生动传神、精美绝伦的戏曲艺术画面。


程砚秋大师旦妆扮相

2.青衣戏的大头梳理

在京剧旦角表演中,青衣戏的大头梳理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技艺。这一技艺的执行,首要依据是演员自身的条件,包括头型、身量比例等因素。梳理出的头型需与演员自身条件相符贴,呈现出自然、和谐的整体感觉。具体来说,大头梳理的参照系数包括高、低、薄、厚、长、短等多个方面,这些系数的确定需要结合演员的实际条件进行意会。同时,大簪的别置位置也需要准确无误,以确保整体造型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在大头梳理完成后,接下来的程序是戴头面。戴头面的标准主要依据剧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以及剧情的悲喜属性。例如,在悲剧人物中,虽然可能使用点翠头面,但并不会过于华丽繁复,而是需要让观众看出头饰的布局和造型,以符合悲剧的氛围和人物的情感表达。

对于花旦角色而言,她们的大头梳理和头面选择则有着独特的标准。花旦多扮演天真活泼的少女或大家闺秀,因此颜色要鲜艳夺目,光彩照人。她们的大头一般梳成抓髻,抓髻的长短要根据演员的个头来决定,以保持适度的比例和利于表演。同时,抓髻上还会打上网子花,以突显她们未出阁的少女身份。在头面选择上,花旦多以双光水钻为主,满头亮光闪闪,加上小凤桃子的点缀,呈现出明快亮丽的特点。有些花旦戏还会戴一个耳挖子,形成“半边翘”的造型,即半头草花、半头头面,这种非工整的协调也被人们沿袭下来,成为一种程式化的表现方式。

总的来说,青衣戏的大头梳理和戴头面是京剧旦角表演中的重要环节。它们不仅需要演员掌握精湛的技艺,还需要对角色和剧情有深入的理解和解读。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符合人物身份、有利于表达人物真情实感、符合剧情需要的精彩扮相和头面造型,为观众呈现出一幅幅生动传神、精美绝伦的戏曲艺术画面。

3.武旦和刀马旦的装饰和戴头面

武旦和刀马旦在京剧中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角色定位而备受瞩目。她们通常扮演行侠仗义的英雄角色,以武打为主要表现形式,因此在装饰和戴头面方面有着一些特殊的要求。

首先,对于武旦和刀马旦的大头梳理,要求小而紧衬,以适应她们在舞台上做高难度技巧动作的需要。为了确保大头在表演过程中不会忝头,勒头的位置要准确,尺寸和筋劲要掌握适度。这需要根据演员的头型和技巧难度来判断,以确保勒头的高低和松紧度恰到好处。

其次,网子的大小要合适,底口要紧,以确保在梳理头发时既能刮净又不会散开。接下来是水纱的应用,水纱的底口也要吃紧,这样包出的头才能在演员跌打翻扑时保持稳固。

在头面装饰方面,正面人物通常要插面牌和绣球,以彰显其正面形象;而反面人物则插茨菇叶和右插绒球,以突出其邪恶气质。对于神鬼戏中的武旦角色,则需要打彩球和戴额子,颜色要与服装相配套,以营造出神秘莫测的氛围。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头面装饰用于表现武戏中人物的身份和性格。例如,在头上捻犄子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通过左右手各一根线在头上反复相系,留出两个犄角,以展现人物的干练和素朴性格。

总的来说,武旦和刀马旦的装饰和戴头面要求既符合她们的角色定位和表演形式,又要确保在舞台上呈现出最佳的艺术效果。这需要演员、化妆师和服装师等多方面的密切合作和精湛技艺的展现。

4.彩旦的装扮

彩旦在京剧中扮演的角色极为独特,她们通常是那些诙谐、逗哏、幽默的人物,为剧情增添了不少欢乐和轻松的氛围。正因为彩旦角色的多样性,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她们的装扮都需要根据人物性格、年龄和身份来精心设计和选择。

对于正面人物的彩旦,梳妆时通常选择梳平三套蚂蚁鬏,这种发型既符合角色的身份,又能凸显其诙谐、幽默的特点。而反面人物的彩旦则多梳苏州撅,并带上红辣椒作为装饰,以突显其邪恶或滑稽的形象。

在头饰和网子的颜色选择上,也需要根据具体人物的性格和身份来决定。例如,年轻、活泼的彩旦可能会选择鲜艳的颜色和可爱的装饰,而年长或沉稳的彩旦则可能选择更为低调、稳重的颜色。

此外,彩旦角色的妆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了突显其幽默和滑稽的特点,彩旦的妆容通常会比较夸张和鲜明,如大大的眼睛、红红的嘴唇等。这些妆容元素与服饰、头饰等共同构成了彩旦角色的独特形象。

总的来说,彩旦角色的装扮需要根据人物性格、年龄和身份进行综合考虑和设计。通过精心的梳妆、头饰和妆容选择,可以成功塑造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彩旦形象,为京剧表演增添不少色彩和魅力。

5.旗头扮相

旗头扮相在京剧中虽然应用较少,但它是旦角化妆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技术。这种扮相来源于清朝旗人妇女的头饰,经过艺术加工后呈现在舞台上。旗头的梳理技术要求较高,需要掌握准确的座位位置和梳理技巧,以确保呈现出完美的效果。

在梳旗头时,首先要注意打准旗头座的位置,既不能前倾也不能后仰。旗发梳好后应该呈现出平整的效果,不能出现鼓包。除了正面规定的三花外,其他的装饰和首饰要根据角色的身份和演员的条件来选择和佩戴。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清装旗头只有在上朝时才戴穗子,这可能是为了遵从当时的生活和宫廷规矩而设定的程式。因此,在扮演角色时,需要根据角色的身份和剧情来选择合适的旗头装扮。

总的来说,旗头扮相是京剧旦角化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化妆师掌握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以呈现出完美的舞台效果。

6.古装头

古装头这一扮相形式的产生和应用,是京剧艺术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这一创新主要归功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梅兰芳先生从绘画《麻姑献寿图》中汲取灵感,并结合歌舞扮相与戏曲头面的特点,创造出了古装头这一新的梳妆和扮相形式。

古装头的特点在于制作头套,这需要确保头套的长短和大小与演员的头型相匹配。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角色的年龄和身份,以及演员的条件,梳理出各种发髻和马尾式发型。通常,有身份的人物会梳正髻,而丫环、侍女则多梳偏髻。发髻的名称多种多样,如一头沉、二郎担、五梅花、凤看乌云、偏月等。

在头上插戴小饰品也是古装头的一个重要特点。古装头的出现,不仅突破了戏曲舞台仅梳大头的单一模式,而且为京剧旦角化妆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使得旦角角色的形象更加丰富多彩,更能够准确地表现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身份和性格的人物特点。同时,古装头也为后来的京剧艺术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空间。

总之,古装头是梅兰芳先生对京剧艺术的重要贡献之一,它丰富了旦角化妆艺术的表现手法,使得京剧舞台上的旦角形象更加生动、多样。这一扮相形式的产生和应用,对于京剧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梅兰芳大师麻姑献寿扮相

头发的梳理和头面饰戴在化妆艺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应该遵循烘云托月式的原则,突出并服务于角色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而不是成为表演的障碍或分散观众的注意力。无论是戏剧、电影还是其他表演形式,头发和头面饰戴都应该服务于角色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例如,一个古代皇后的头饰可能会更加华丽和庄重,以体现其高贵和权威;而一个乡村姑娘则可能只是简单地梳理头发,搭配一些简单的饰物,以体现其朴素和自然。

具体要注意如下三点:

  1. 避免过度和杂乱:虽然头发和头面饰戴可以增加美感,但如果过度或杂乱无章,就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甚至可能让观众感到不适。因此,在设计和选择时应该注重平衡和和谐,确保它们能够与角色和表演融为一体。

  2. 化妆艺术与表演的关系:化妆艺术不仅仅是关于外表的美化,更重要的是关于如何通过外表来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头发和头面饰戴作为化妆艺术的一部分,同样需要遵循这一原则,为表演增色添彩。

  3. 随着历史的发展、艺术的进步,中国戏曲艺术也应产生自身的与社会发展同步的活力。化妆艺术也绝不是什么单纯技术性的工作,它是舞台美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和灯光、服装、布景有着重要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灯光技术的进步,给戏曲艺术的化妆也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戏曲表演艺术的现实主义精神在逐步显现,也给化妆艺术带来了新的挑战。是保留传统亘古不变,还是随潮流而动,都是我们所研究的新问题。我想,戏曲艺术只有保留它的民族性,才能显示它的世界性,我们要把前人的财富完全继承下来才可能在此基础上得以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