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健康|吃春菜进急诊?这些“春季限定”美味暗藏风险!
乐健康|吃春菜进急诊?这些“春季限定”美味暗藏风险!
入春后,万物悄悄苏醒,春笋、香椿、荠菜等各种春菜也逐渐被端上餐桌。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有人因过量食用春笋,出现晕厥、呕血等症状,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吃菜怎么也能吃出事?还有哪些春菜有健康风险?
春笋:过量纤维素和草酸刺激肠胃
营养:春笋营养丰富,富含水分、维生素、多种氨基酸等,低糖低脂肪,被誉为“春季菜王”。在中医看来,笋味甘,性微寒,入胃经,有滋阴、益血、化痰、消食、利便等功效,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人群,适当吃一些,可起到开胃消食的效果。此外,笋含有大量钾元素,可以促进身体排出多余的钠,有助于预防高血压。一般人适量吃基本没问题。
香椿:警惕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营养:入春后,有着“树上蔬菜”美誉的香椿也逐渐登场。香椿不但香味浓郁,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除了含有蛋白质、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外,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钙、磷、钾等多种营养素含量在众多蔬菜中名列前茅。
荠菜:营养价值高但也要避免多吃
营养:荠菜作为一种“春日限定美味”也受到不少人青睐。荠菜有着较高的营养价值,每100克荠菜含有294毫克钙,约为100克牛奶钙含量的3倍。此外,还含有丰富的钾、膳食纤维、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对血压、免疫力、皮肤、视力等都有一定好处。
其他野菜:食用不当也有中毒风险
还有一些野菜或因加工不当、食用不当、过量食用等导致中毒:
马齿苋:马齿苋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等作用,很多人喜欢吃,但马齿苋含有生物碱、香豆精、黄酮、草酸盐、蒽醌类化合物等毒性物质。进食过量时,会出现腹痛、腹泻、肌肉无力、精神萎靡等症状。轻者停止食用后,症状会自行消失,症状持续不好转的患者,应立即就医。
黄花菜:鲜黄花菜内含有少量秋水仙碱,若大量进食未经加工处理或急火加热不彻底的鲜黄花菜可致中毒。平时最好食用干黄花菜。如果想要吃鲜黄花菜,最好浸泡两小时,焯水,再浸泡两小时,再炒熟食用。一次进食量不宜过多,以免中毒。
菊三七:又名土三七、金不换,全草入药。具有治跌打损伤、止痛消肿、活血化瘀等功效。但因根部含生物碱,如双稠吡咯啶生物碱,可引起肝硬化,肝小静脉和门静脉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出现肝小静脉闭塞症等。有些人未在医生指导下泡药酒,长期饮用导致肝中毒。
鱼腥草:又叫折耳根,常凉拌食用,但过量服用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大汗、呼吸困难、昏迷等症状。鱼腥草有低毒,含马兜铃内酰胺,长期大量食用会对肾脏造成不可逆损伤和导致上尿路上皮癌。
蕨菜:蕨菜中含有一种叫原蕨苷的成分,幼嫩部分含量更高,而原蕨苷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2B类致癌物。过量食用引起的轻度蕨菜中毒为消化道症状,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重度中毒会有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头痛、眩晕,偶有意识不清等。但正常食用基本不会“中毒”,在炒或拌之前焯一下水,最好是小苏打水,有毒的原蕨苷就会分解。
聚 焦
“板蓝根青菜”火了,怎么个事?
近日,多地商超货架上一款名为“板蓝根青菜”的蔬菜“火了”,吸引不少消费者线上线下“围观”。记者了解到,正在多地上市的板蓝根青菜是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历时十余年时间研制出的新品种。
研究人员发现,将板蓝根的部分遗传物质导入油菜后,获得的蔬菜不仅口感清甜,还具有与板蓝根类似的抗病毒、抗炎、免疫调节等功效。与普通油菜相比,板蓝根青菜营养成分更全面,口感没有板蓝根的苦涩,取而代之的是类似菜薹的脆甜,并且对烹饪手法要求不高,清炒或涮煮都可以,不容易煮老。
吃低钠盐能降低脑卒中复发及死亡风险
据新华社消息,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合昆山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用低钠盐(含75%氯化钠和25%氯化钾)替换普通盐,可显著降低脑卒中复发和全因死亡风险。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刘健表示,相比普通盐(100%氯化钠),低钠盐(75%的氯化钠和25%的氯化钾)增加了钾的摄入,可以帮助调控血压。建议脑卒中患者将普通食盐替换为低钠盐,同时减少食用钠含量较高的腌制食品,如腊肉、火腿、泡菜等。尤其在中国北方地区,饮食钠多钾少,更应该注意控制钠的摄入。但如果患者的肾功能不太好,或者有高钾血症的风险,则不建议日常食用低钠盐。
(综合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社、中国消费报、上观新闻、湖南日报、潇湘晨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等)
工人日报客户端《乐健康》第573期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