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29军名将宋哲元:我宁愿背下千古罪名,也要杀掉这些俘虏!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29军名将宋哲元:我宁愿背下千古罪名,也要杀掉这些俘虏!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OJJ2HQE055689W3.html

1928年,陕西凤翔城,在隆隆炮火与地底炸药的轰鸣声中轰然倒塌。城破之后,西北军名将宋哲元站在断壁残垣之上,俯瞰着被俘的5000名党玉琨部士兵。他做出了一个震惊陕西、甚至影响他一生的决定——屠杀所有俘虏,无一幸免。这位在抗日战争中誓死保卫祖国的将军,为什么在凤翔城战后,选择用鲜血来书写胜利?

凤翔城血战:半年攻城,尸横遍野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1928年,陕西凤翔城战役的前夕。

此时的凤翔,已经被党玉琨统治多年。这位曾是穷苦刀客出身的军阀,靠着军功爬上高位,但最终却沦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恶霸。他的军队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而更让人愤怒的是,他还凭借自己对古董的了解,大肆盗掘西府古墓,将无数珍贵文物流入黑市。

宋哲元接到冯玉祥的命令,率三万大军围攻凤翔。他原本以为这场战役会很快结束,但党玉琨的抵抗比想象中更激烈。

半年后,宋哲元终于决定放弃传统攻城方式,改用“黑科技”——坑道爆破。翔城墙被炸出巨大裂口后,宋军蜂拥而入,最终党玉琨在混战中被击毙,凤翔彻底落入宋哲元手中。

五千俘虏:放还是杀?宋哲元的致命抉择

战后的凤翔,硝烟未散,尸体遍地,而这5000名俘虏,成了宋哲元的巨大难题。

副将张维玺劝告:“他们已经缴械,按照惯例,应该招降。”但宋哲元却毫不犹豫地拒绝:“这些人留着,就是隐患。”

他有三个理由:

第一,仇恨无法消弭。这场战役中,西北军伤亡四五千人,士兵愤怒难消,谁能保证这些俘虏不会趁机复仇?

第二,陕西局势依旧混乱,杀一儆百。当时陕西仍有不少地方军阀未归顺,宋哲元深知,如果对这些俘虏仁慈,其他势力必然认为西北军软弱无能,未来只会有更多反叛。

第三,这些人已经不是士兵,而是匪徒。党玉琨的军队早已军纪败坏,士兵抢掠成性,就算收编,他们也难以服从管理,甚至可能再次鱼肉百姓。

宋哲元的结论是:“必须全部处决。”

纸坊镇血腥一日:5000人头落地,宋哲元的千古骂名

9月8日,凤翔东八里纸坊镇,关帝庙前的大井成为了这5000名俘虏的葬身之地。

这场屠杀,震惊了整个陕西。宋哲元被骂作“刽子手”,但他自己却毫不动摇。他坚信,只有用鲜血才能换来真正的稳定。

凤翔大屠杀之后,陕西的土著军阀震慑不敢轻举妄动,宋哲元的确达到了目的。但与此同时,他的名声也彻底改变了——从西北军的名将,变成了杀俘如麻的冷血军阀。

仅仅几年后,这个曾在凤翔杀俘5000人的将军,竟成为抗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他率领29军奋战喜峰口,以大刀队夜袭日军,打出“六十年来未有之耻辱”;他誓言“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成为最早公开抗日的国民党将领之一。

一个在陕西被称为“刽子手”的人,竟然在抗日战场上,成了民族英雄。

宋哲元的生命,充满了矛盾和争议。他手刃5000俘虏,却在抗日战场上誓死不降。他的一生,究竟是铁血无情,还是乱世求存?

这个问题,或许永远没有答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