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神奇的“五皮饮”:五味“皮”药,利湿消肿,还人一身爽利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神奇的“五皮饮”:五味“皮”药,利湿消肿,还人一身爽利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727/15/51155580_1129811386.shtml

五皮饮是一张治疗皮下湿肿的传统中药方剂,由五味以皮命名的药物组成。它不仅在传统中医领域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还在现代医学中展现出新的临床价值。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五皮饮的组成、功效及其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一张挺有意思的小方子,这就是五皮饮。它治啥呢?就是皮下湿肿。

这个五皮饮啊,顾名思义,就是以五味以皮来命名的药组成,所以叫五皮饮。

五皮饮最初,源于《华氏中藏经》。它的构成是生姜皮、桑白皮、陈皮、大腹皮和茯苓皮,各9克。用法是为粗末,每次服用9克,水煎不计时温服。

但是后来呢,很多医家对五皮饮做了改变,比如说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头,后世就用地骨皮合五加皮,取代了桑白皮和陈皮。但是整个的功效和主治,是不变的。

那么,这个五皮饮到底是怎么治病的呢?它到底治啥病呢?

我跟你讲啊,你要是观察生活,就会发现,总有那么一些人,在体重超重或者肥胖的情况下,下肢有那么一点浮肿,按下去有坑。体检没啥大问题,但是下肢按下去,稍有浮肿。这个情况,你就得考虑是因为脾虚,水湿不得运化,泛溢肌肤所致。这就是所谓皮水。

说白了,就是你体内的水液,无法按照正常方式消化吸收和排出,而是作为病邪,壅到了你的皮下,形成浮肿。这个时候,你就得健脾,让水湿有正常的运化,其次还得疏通水道,让邪气有路可退。

五皮饮,就干这个活。皮药,上走皮下,对皮水的治疗是最合适的。就拿原版的五皮饮来说,其中茯苓皮是君药,可以健脾,更可以利水,而且专行皮肤水湿。大腹皮则理气,改善湿聚气滞的局面,同时也可以利水消肿。陈皮则健脾理气燥湿,并辅助大腹皮行气利水。肺为水之上源,桑白皮加进去,肃降肺气,通调水道,利水消肿。桑白皮换地骨皮,也是这个意思。地骨皮可以降泄肺气。生姜皮辛散水气,和脾而行水消肿。

后来有人用五加皮替代陈皮,也是别有深意。五加皮入肝肾经,在利水消肿的同时,补肝肾,加强了肾作为主水之脏的作用,对湿邪的排解特别有益。

那么,说了老半天了,这个五皮饮到底怎么治病呢?

你来看下面这个小例子。

话说有一个女子,当时28岁。就诊的时候,都怀孕9个月了,要生了。

大概在两个月之前啊,这个患者忽然发现自己的下肢,有一点肿,而且肿势越来越明显。最近这一个来月,问题加重,四肢和下半身开始起小红疹,症状时轻时重。轻的时候,没啥感觉。重的时候,就特别瘙痒。

痒怎么办?她就用手挠。所以到最后,患者浑身上下都有抓痕,看上去令人心疼。

最后,患者决定投中医治疗。

刻诊,患者舌质淡红,苔白,脉弦滑而沉。细问得知,患者小便短少,口中干苦,总想喝冷饮。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提笔书方一首。但见:

陈皮9克,大腹皮9克,桑白皮9看,茯苓皮9克,甘草3克,白鲜皮9克,豨莶草15克,地肤子9克,荆芥9克,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苍术9克,黄柏9克,苦参9克,一共4剂。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以后,下肢浮肿很快消退,身上瘙痒之感消失,而且再未复发。

这里,你仔细看,用到的是五皮饮去掉生姜皮。为啥用五皮饮?因为患者下肢浮肿。这是水湿不得运化,聚于皮下所致。那好,就用五皮饮健脾利水。

但是,这个患者明显有热像,比如口干苦,想喝冷饮。可见,这是湿邪郁久化热。既然化热,就不用生姜皮了。所以医案里, 去掉生姜皮。

湿邪化热的结果是什么?是湿热伤及肌表,化燥生风,这就导致患者瘙痒,起红色疹子。因此,还要清湿热、祛风止痒。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医家用苍术和黄柏。这是二秒散,用于清热燥湿。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豨莶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地肤子,清热利湿止痒。荆芥,善于祛风止痒。苦参,清热燥湿止痒。银花和连翘,清热解毒解表,可以透热邪从肌表而出。

你看,这就是基本用药思路。它是以五皮饮为底子的,加上二妙散,和一众止痒之品。

读者朋友,对于五皮饮,我们应该重视起来。作为一张利水渗湿的方子,它并非十分著名。但是,它利水消肿的功效十分明确,所以有很强的实用性。有些时候,即便没有皮下水肿的现象,若证属水湿不化,也可以用。比如说业界对五皮饮,就有一个新用,干啥呢,治女性黑眼圈。怎么来的呢?水湿不化。这时候,用五皮饮治标,以苓桂术甘汤治本,二者结合,效果理想。这些都是在业界有过临床验证的经验。

总之,好方子背后的学问,太多了。我们就一点一滴地感悟、一丝一毫地积累吧。

全文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