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核潜艇声呐细节曝光,威慑还是出口,中国技术还赶不上?
俄罗斯核潜艇声呐细节曝光,威慑还是出口,中国技术还赶不上?
近日,俄罗斯在圣彼得堡国际海事防务展2024上公开展出了705型“阿尔法”级攻击型核潜艇的内部构造,其中最关键的艇艏阵声呐更是大方公开,引发广泛关注。这一展示既体现了俄罗斯的科技实力,也可能是在为军工产品寻找潜在买家。
图:俄罗斯对外公开展示的705型模型,图片来源:网络
本次展出的705型攻击型核潜艇,北约代号为“阿尔法”级,于上世纪90年代左右全部退役。该型潜艇的潜航排水量为3200吨,全长81.4米,宽度9.5米,自动化程度非常高,仅需32人即可完成全部操作。它装备了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全艇可携带18发65型或53-65k型鱼雷和24发水雷。动力系统采用一座OK-550型(705K更换为BM-50型)液态金属核动力反应堆,功率150兆瓦,配备一座汽轮机和两座电动轮机,采用单轴推进。705型被苏联海军官兵称为“机关枪”,因为常规状态下其水下航速可达惊人的41节。在海试时,该型潜艇在97%的堆功率状态下,水下航速更是达到了44.7节。其标准潜深为400米,极限状态下可达到800米。
705型的前身是1969年交付苏联北方舰队的661型核潜艇,在它身上,苏联军方首次使用了钛合金制造双壳体的内层。但661型潜艇带有很强的实验性质,仅建造了一艘便宣布停产。后来,苏联第143特种设计局在661型的基础上研发705型时,强烈建议军方使用单壳体,但遭到了反对。海军认为苏联复杂的海况对核潜艇的安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最后设计单位不得不修改设计图,705型最终还是采用了传统的双壳体,这也让原本计划中只有1600吨的潜艇水下排水量飙升了一倍。705型潜艇总共建造了7艘,除了首艘K-64号在1974年被拆解之外,剩下的6艘中有5艘在1990年被拆解,剩下的1艘坚持到了1996年才退役。
图:俄罗斯对外公开展示的705型模型,图片来源:网络
705型是苏联60到70年代第二代攻击型核潜艇技术的集大成之作,其中的很多技术仍然让许多国家望尘莫及。从其中,尤其可以窥见核潜艇的艇艏阵声呐发展历程。潜艇的头部是安装声呐的最佳部位,这里视野开阔,没有动力系统的噪声干扰,空间也比较充裕。安装在潜艇艇艏的一般也被称之为“主战声呐”系统。它的功能非常全面,可以进行目标识别、跟踪、定位,以及潜艇的水下日常警戒。按阵形来分,主战声呐可分为圆柱、球和共形阵三种。德国的214型常规动力潜艇上的DBQS-40型综合声呐、俄罗斯“基洛”级常规动力潜艇的MGK-540和705型攻击型核潜艇上的声呐,显然都是圆柱阵声呐。
球形阵,顾名思义,就是其声呐具有全部或者部分球形的特征,它的变形体还包括U型球阵和碗形阵。比如最经典的球形阵,就是美国“洛杉矶”级、“海狼”级所使用的主战声呐,“弗吉尼亚”级则采用的是U型球阵。共形阵指的是潜艇的艇艏声呐外形,完全和潜艇的艇艏壳体贴合。俄罗斯“阿穆尔”级潜艇艇艏声呐,就使用的是共形阵。
图:“阿穆尔”级潜艇的共形阵声呐,图片来源:网络
潜艇艇艏声呐究竟采用什么样的外形,取决于潜艇到底能提供多大的空间,以及声呐本身所要完成的任务到底是什么。一般来说,艇艏空间如果非常充裕,可以全部用来安装声呐,那么就首选球形阵。如果潜艇艇艏还需要安装鱼雷发射管,不管是安装在上部还是下部,都占用了一部分空间,那么就选用圆柱阵。圆柱阵的生产制造成本比较低,加工难度小,结构更为简单。共形阵则需要适用于排水量较大的潜艇,如果潜艇排水量太小,那么艇艏弧线曲率就会很大,共形阵就不太适用。另外,如果潜艇的噪声太大,或者对水下航速要求比较高,比如潜艇时常进行中高速航行,那么球形阵显然也是不适用的。当然了,潜艇的声呐也是可以混用的。
比如“洛杉矶”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洛杉矶”级设计时,就需要它能在水下高速航行,以对美国的远洋水面舰艇进行直接支援。“洛杉矶”级的水下高航速,对其安装的声呐阵型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洛杉矶”级采用的是BQS-11主被动球阵声呐,搭配了BQR-7被动共形阵声呐一起使用。声呐工作方式上一个主动、一个被动,也就只有财大气粗的美国才敢这么玩。“俄亥俄”级核潜艇则因为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美国中海和近海,对声呐的要求没有那么高,因此只安装了球形阵声呐,工作方式为被动。
图:“俄亥俄”级核潜艇的球形阵声呐,图片来源:网络
俄罗斯是全球少数能够掌握全部声呐阵型的设计和建造能力的国家,705型核潜艇上的很多技术也是现在许多国家无法达到的。不过,俄罗斯的电子工业能力已经越来越赶不上发展了。在这个领域,俄罗斯是相对比较落后的,俄罗斯在核潜艇方面,现在最强的依然是大型耐压壳体的制造技术和刚才。比如俄罗斯的水下排水量3万吨的“台风”级,宽度达到了23.3米,而目前我国最先进的094型核潜艇宽度不过是13米左右,和俄罗斯的差距非常大。耐压壳体造的不够大,这也就是我国的核潜艇会出现巨大龟背的原因了。反倒是在电子工业领域和声呐领域,我们的技术比俄罗斯已经有过之而无不及。未来如果能从俄罗斯身上学到耐压壳体的制造技术和相关的加工技术,对于我国的核潜艇发展来说将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