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蛤仔壳煮开后可以马上吃吗?5种常见海鲜熟与不熟间的简易判断指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蛤仔壳煮开后可以马上吃吗?5种常见海鲜熟与不熟间的简易判断指南

引用
1
来源
1.
https://everylittled.com/article/191829

熟度完美的海鲜口感佳,又不用怕吃进恼人的海洋弧菌及寄生菌,喜欢海鲜的你,一定要把这些撇步学起来。

台湾的地形四面环海,一年四季皆渔产丰富,各式各样的海鲜琳琅满目,就算天天吃也不会重复,这也造就了许多人家餐桌必定有海鲜料理的景象。

不过,水产品种类繁多,每样水产煮到熟的状况及所需的时间不同,让人既怕没煮熟吃了拉肚子,过熟又失去鲜味,究竟该如何判断各类海鲜的熟度呢?用渔业署分享的五类海鲜熟度辨识来轻松搞定吧。

#01:鱼肉类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达志影像

鱼类部分,除了生鱼片,其他鱼肉也必须煮熟才能吃。未煮熟的鱼肉中可能含有俗称为海洋弧菌的“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若不慎遭感染并未立即就医,则可能已发败血症、截肢等风险,尤其患有慢性肝病、癌症、糖尿病等免疫力不佳患者,更是感染海洋弧菌的高风险族群。

判断鱼肉类熟度的方法,除了可以以颜色改变观察生熟度,也可以用筷子夹一下鱼肉,如果能轻易分离,或筷子可轻易插进肉最厚的地方,表示鱼肉已熟。

#02:带壳水产品贝类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达志影像

如餐桌上常见的文蛤即属此类。为了追求多汁的口感及鲜味,许多人烹调时,待蛤蜊的壳一开,即马上捞出享用,但其实刚打开的贝壳类内里仍可能残留海洋弧菌、大肠杆菌等,若没完全煮熟就吃下肚,可能引发呕吐、腹泻等急性肠胃炎现象。

贝类煮熟解法,就是将带壳水产品贝类丢入滚水烹调,待开壳后,肉质颜色呈现奶油色即可食用。除了以颜色辨明熟度外,也可以在开壳后加热10至15秒以上,确保杀菌完成。

#03:牡蛎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达志影像

牡蛎也是带壳水产品贝类的一种,之所以单独提出,是因为吃生蚝的习惯在台湾十分常见。

当场剖壳品尝生蚝的鲜甜滋味,是许多人的美味记忆,不过,可以生吃的牡蛎可不是只要符合“现捞”、“新鲜”的标准,用以生吃的牡蛎会在采收过后浸泡于杀菌海水中,并搭配紫外线消毒,直至把生菌数控制在一定的标准里,才可以安全的生食,如此吃下肚才能避免上吐下泻的情况发生。

至于若要将牡蛎煮熟,该如何分辨其熟了呢?牡蛎黑色的唇须,受热后会网内卷,此时整体颜色会从半透明转成乳白色,形状更会从软式型态变成固状型态,此时就可以安心享用了。

#04:头足类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达志影像

如鱿鱼、透抽、中卷等水产均属此类。许多人会担心煮过头,影响口感、难以咀嚼,使鲜味流失,对于熟度的把控相当头痛。其实除了以形状是否转呈卷曲状、肉质颜色呈白色,且肉体呈Q弹状外,还可以透过前置作业来把关。

头足类欲料理前可以先把表面的薄膜及内脏去除,再将肉切片开花刀,以滚烫开水关火汆烫的方式浸泡至熟,完成后再捞起冰镇、保持爽脆口感,就是最完美的头足类吃法!

#05:虾类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达志影像

虾子绝对是台湾人最喜欢的海鲜之一,Q弹的肉质、鲜甜滋味,让人一吃就欲罢不能,用其做出的各类料理也往往令人垂涎三尺,因此若能把握其完美熟度的辨识秘诀,在料理上绝对能更得心应手。

虾若受热,虾身会变成红色,如虾壳本身便是红壳,亦能以虾身形状成“C”型时,判断虾已成可食熟度。

更保险的方式,是在虾子整尾呈现红色时,再煮30秒到1分钟,就大功告成啦。熟度完美的海鲜口感佳,又不用怕吃进恼人的海洋弧菌及寄生菌,喜欢海鲜的你,一定要把这些撇步学起来。

本文原文来自爱料理生活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