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韩愈《师说》名句赏析:“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韩愈《师说》名句赏析:“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gushiwen.cn/mingju/juv.aspx?id=20efac58945e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这句话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师说》,是古代文学中探讨师道尊严和求学态度的经典名句。

原文与译文

韩愈《师说》原文如下: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儒家经典著作、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惑,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学习,以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以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注释

  • 师:学习。
  • 庸:发语词,难道。
  • 知:了解、知道。

赏析

此句使用反问句式,强调了求师不必羞于向各年龄段的人问道,只要能从对方身上学到道理,那对方就是老师。这句话体现了韩愈对传统师道观念的突破,主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即真理和知识才是判断师道的标准,而不是年龄或地位。

创作背景

《师说》大约创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公元801—公元802年),当时韩愈任国子监四门博士。他发现科场黑暗,朝政腐败,吏制弊端重重,士大夫阶层中存在着既不愿求师,又“羞于为师”的观念。韩愈通过这篇文章,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提倡尊师重道的风气。

写法特点

文章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论证,并辅之以感叹句来加强说服力。例如,通过古今对比、对自己与对儿子的要求不同对比,以及“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对比,层层深入地论证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

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韩愈的文学成就和思想影响深远,其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教育理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