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统统发卖?古代的嫡庶区别真的那么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统统发卖?古代的嫡庶区别真的那么大?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401A05W5M00

近日,“嫡庶发卖文学”在各大平台爆火。从“嫡校长”到“嫡本科生”,从“嫡女”到“庶出皇帝”,万物皆可嫡庶。那么,在现实的封建社会中,“嫡”和“庶”究竟有哪些区别?“嫡”具有哪些“庶”所不具备的特权?嫡庶的尊卑之分又是否真的如“嫡庶发卖文学”那样绝对呢?


来源/电视剧《觉醒年代》


来源/pixabay


史宜父鼎,西周晚期,器内有3行16字铭文:史宜父作尊鼎,其万年,子子孙孙永保用。来源/故宫博物院

嫡庶制度的起源与本质

嫡庶制度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周天子为了在父权社会中合理分配家庭和家族中各个配偶及其子女的权益,创立了这一制度。《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明确阐述了嫡庶制度的核心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意味着在继承问题上,优先考虑的是长子而非贤能之子,优先考虑的是身份高贵而非年龄大小。

在宗法制下,形成了“大宗”与“小宗”的区分。周天子为大宗,诸侯们为小宗;诸侯之下,嫡长子为大宗,庶子为小宗。这种层层分封的制度不仅确保了权力的有序传承,还构建了一个四面拱卫周王室的庞大体系。这一制度贯穿了整个封建时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表现“九子夺嫡”情节的电视剧。来源/电视剧《步步惊心》截图

嫡庶制度的灵活性与制约因素

尽管嫡庶制度在理论上确立了严格的等级秩序,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表现出相当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身份变更:庶子有可能通过过继等方式变为嫡子,从而获得同等的继承权。东汉末年的袁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他原本是袁逢的庶子,但后来被过继给叔父袁成,从而获得了与其他嫡子同等分配资源的权力。

  2. 性别因素:在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性别往往比嫡庶地位更重要。如果一个家庭没有嫡子,那么继承人也只会是庶子而非嫡女。嫡女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婚配等特定情境中。

  3. 个人能力:个人的能力和成就有时能够超越嫡庶的界限。卫青、霍去病和卫子夫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证。尽管出身卑微,但他们的卓越成就使他们超越了嫡庶的限制,甚至超越了性别差异。

  4. 阶级因素:在更广泛的封建社会中,阶级差异往往比嫡庶地位更为重要。以《红楼梦》为例,贾元春作为皇帝的嫔妃,在宫中地位远高于其在贾府中的地位。在君臣关系面前,嫡庶、性别、能力乃至辈分都显得无足轻重。


《孝慎成皇后观莲图》轴,来源/故宫博物院


《十二金钗图》册·元春才选凤藻宫。来源/故宫博物院

情感因素的决定性作用

除了外在的制度约束,情感因素在嫡庶关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家族利益的分配者有心偏颇时,嫡庶在个人情感的面前,往往会受到不小的冲击。例如,明孝宗朱祐樘对张皇后的深爱,让他坚持实行一夫一妻制,打破了传统的嫡庶制度。


万历款掐丝珐琅甪端,明万历。来源/故宫博物院

嫡庶制度的局限性与现实意义

嫡庶制度虽然在维护家族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过度保障嫡长子的权益,可能会压制有才能的庶子,引发权力斗争。历史上许多杰出人物,如朱元璋、张居正、诸葛亮等,都是凭借个人才能而非出身成就了辉煌。


《武侯祠记》轴来源/故宫博物院

最后,用一首七绝总结全文:

举义常是工农士,殉国犹有无名骨。
壮烈凛然昭古今,英豪何必问嫡庶?

参考文献:

[1]高兵.从战国社会制度的变化看嫡庶妻等级婚制的变化[J].山东社会科学

[2]余治平.早期中国嫡庶之分与宗法制度形成——基于王国维《殷周制度论》的哲学反思[J].中原文化研究

[3]胡绍棠.《红楼梦》中的嫡庶亲疏描写与曹雪芹家世研究[J].红楼梦学刊

本文原文来自腾讯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