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文学中讽刺的艺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文学中讽刺的艺术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804983728_120228149/?pvid=000115_3w_a

讽刺是文学中一种独特而高雅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嘲笑或挖苦,更是一种深刻的批判和反思。从《诗经》中的怨刺诗到唐代韩愈的《谏迎佛骨表》,再到宋代苏轼的《洗儿诗》,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讽刺艺术展现了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本文将带您领略中国古代文学中讽刺艺术的独特魅力。

两千多年以前,孔子提出了诗的四种社会功能,叫做“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被后代人总结为“兴观群怨”。其中三种功能“兴观群”发展得比较兴盛,而“怨”的功能发展得并不是很好,甚至一度被统治者禁止。但文学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怨”,被称为怨刺,有哀怨也有埋怨,还有讽刺。讽刺的艺术是文学中比较高雅的艺术,并不仅仅只是为了讽刺某个人,而是一种讽刺手法的应用。在讽刺中人们可以看到作家的审美趣味,看到生活的趣味,也看到文学的亮色。

孔颖达说:“怨与刺皆自下怨上之辞。怨者情所恚恨;刺者,责其愆咎。大同小异耳。”诗经中有一些怨刺诗,不管是《伐檀》《硕鼠》《相鼠》还是《氓》,都属于怨刺诗。《诗经》中各种类别的怨刺诗都有着不同的特点:政治怨刺诗情绪怨怒而内容深刻;婚姻怨刺诗激愤中含有婉约;战争怨刺诗深沉而幽怨。三国时期的诗歌写道“白骨蔽于野,千里无鸡鸣。”讽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唐代韩愈写了《谏迎佛骨表》,有着怨刺的意思,结果因为这样一篇文章被贬。骆宾王写了《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大骂武则天。武则天看到之后,居然没有生气,反而称赞骆宾王是一个人才,还责怪人事部门没有录用他。韩翃写《寒食》:“春城无处不开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讽刺皇帝和公卿大臣们两套标准,不让老百姓们起火做饭,而他们自己却享用热的美食。刘禹锡的《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写道:“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借种桃树讽刺朝政,讽刺当政高官通过打击异己,排挤有才能的正直人士而爬上高位。这种轻蔑和讽刺是很有力、很辛辣的,但正因为此诗,刘禹锡和志同道合者遭遇政敌强有力的打击报复,不过刘禹锡并没有屈服,一路倔强向前,并于10年后返京并做《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此外,李绅的《悯农》,李商隐《贾生》,杜牧《泊秦淮》《过华清宫绝句》,曹邺《官仓鼠》,南宋林升《题临安邸》,苏轼《洗儿诗》,范仲淹的《江上渔者》等都算是讽刺诗,有着极强的艺术生命力。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