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月亮变化图:一个月的月相变化详解
农历月亮变化图:一个月的月相变化详解
月相变化是天文学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它不仅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也是观测星空的重要基础。本文将详细介绍农历月亮的月相变化规律,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的完整周期,以及每个月份的具体月相特征。
农历月亮变化图
月相变化图如下:七月月亮的变化。
从图中可以看出月相变化规律: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每个月的朔为农历月的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快到月底的时候,月球又将旋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在日出之前不久,残月才又由东方升起。到了下月初一,又是朔,开始新的循环。
月相的形成原因:
这种月相的变化,是人们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当月球绕地球运动时,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动。
另外,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人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虽然月亮无论何时都被照亮一半,但从地球上看去,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看到的亮面面积、朝向不同,所以看到月亮的样子就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上半月的月相变化
月亮是以日、月黄经差度数来计算的,分为八种(见下),其中主要是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四种。
- 新月(初一即“朔”)
如图1中A位置,月球近地面没有太阳光的反射,所以基本看不到月亮。新月是清晨月出,黄昏月落。
- 峨眉月(农历初二到初七)
月亮绕地球公转,到达图1所示B位置,地球能看到被照亮的部分月面,它呈镰刀型,对着西边的太阳。峨眉月是日出后月出,日落后月落。故要在日落后一段时间内才能在西边的天空看到峨眉月。
- 上弦月(农历初八即“程”)
如图1中C位置,因为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直角90度,此时观测到月亮是西半边亮。上弦月日中出月出,黄昏时出现在正南天空,假设观察者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在子夜可观察到月亮落入地平线。上半夜可见。
- 渐盈凸月(农历初九到农历十四)
如图1中D位置,此时大半部月亮朝西亮,凸月日中后出现,黄昏后出现于东南部天空,黎明前从地平线落下,大半晚可见。
- 满月(农历十五即“望”、农历十六即“既望”)
如图1中E位置,此时太阳、月球位于地球两侧,由于白道面与黄道面有一夹角(平均为5度左右),所以在大部分情况下,地球不能遮住太阳光,于是月亮亮面正对着地球,人们可以看到一轮明月。满月在傍晚太阳落山时的东方地平线升起,子夜地位于正南天空,清晨时从地平线落下。整夜可见。
- 渐亏凸月(农历十七到农历二十三)
如图1中F中位置,此时大半部月亮朝东亮。由于相对位置不同,渐亏凸月“亏”的是上面的一小部分,与渐盈凸月相对。渐亏凸月是黄昏后月出,正午前月落,大半晚可见。
- 下弦月(农历二十三)
如图1中G位置,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再次成直角,此时看到的月亮是东边亮。下弦月在子夜时升起,日出时悬于正南方天空,日中时从地平线落下,下半夜可见。
- 残月(农历二十四至农历三十即“晦”)
如图1中H位置,峨眉月亮面朝东。子夜后日出,黄昏前月落,黎明前可见。
以上就是关于一个月的月相变化图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