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南粤古驿道出海口纪念地:西堤公园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南粤古驿道出海口纪念地:西堤公园

引用
南方网
1.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3/20/c7473305.html?enterColumnId=25607

南粤古驿道起源秦汉、内连中原、外接南海、通达西洋,是历史上中原汉人入粤和岭南频繁商贸活动的主要通道,是海上丝绸之路向内陆延伸的重要路径,还是海外侨胞怀着深厚家国情怀的寻根之路,更是广东历史发展的缩影和文化脉络的延续。我市在深度挖掘南粤古驿道背后文化价值的同时,结合实际,通过体育、文化、旅游等方式,让都市人踏上古驿道、走进古镇古村,让乡村焕发活力,实现文化遗产的创造性保护、创新性利用,更为“绿美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注入新动力。本台从今天起推出系列报道《行走古驿道》,带您一起走进古驿道,感受新变化。

市区西堤公园是南粤古驿道出海口纪念地。曾经,这里是近代中国三大海港之一——西堤港,潮汕先民经此过番拼搏,留下不计其数的侨批印记。

西堤公园最有意思的,就是跟公园相融合的侨批元素,在侨批地图广场,我脚下的石板地面,就重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前后,开埠区全盛时代,以小公园为中心的老城区格局,在纵横交错的路线图中,还能找到当时七十八家具有代表性的侨批局。而我右手边的弧形景观,就是“侨批记忆之流”,几百块瓷砖嵌画以侨批为蓝本,向我们原汁原味地展现“海邦剩馥”的独特魅力,上面流动的清水既能起到保护瓷板的作用,又增添了动态的柔美。在这里,侨批历史文化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时代记忆,近距离地走进我们的生活。

西堤公园世界记忆名录长廊、侨批记忆之流、过番纪念柱等景观,都留存着潮汕先民过番拼搏的时代记忆。1860年汕头开埠后,西堤港取代樟林港,成为辐射粤东、闽南、赣南等腹地的中心港口,是近代中国三大海港之一。

汕头市西堤公园管理所负责人陈宁邑介绍,这些所谓的码头,它只是一个木质的T字型的,一座很长的木栈桥加上一个几十平方米的木平台。曾经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汕头市的货物吞吐量,据不完全统计超过20万吨,仅次于上海和广州,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绩,这些码头在汕头开埠的时候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西堤港的繁荣带动了侨批业的发展,在鼎盛时期,潮汕地区的侨批局多达200多家。侨批既是家信,又有汇款单的功能,侨胞只需把钱付给所在国侨批局,由家乡接批的批局“见信兑付”,派出水客把钱银和番批送到侨眷手中,一笔不漏,分文不差,体现出侨批局诚实守信的立业之本。

汕头市西堤公园管理所负责人陈宁邑表示,鼎盛大概在1920年左右这个时期,以小公园为中心,当时发展到了78家侨批局。通过侨批流进来的白银,折算成银元,超过200万。侨批局主要是民间组织自发形成的,体现一种重承诺、守信用的契约精神,就是像饶宗颐老先生说的 “海邦剩馥 媲美徽学”,这种契约精神在中国近代的文化和历史上是一个典范,突出了我们潮汕人艰苦奋斗和诚信、朴素的家国情怀。

在2016年修建开放的西堤公园,以“穿越历史时空,重现开埠文化”为设计理念,融合侨批文化、南粤古驿道等元素,打造成融合历史纪念、文化传播、休闲运动为一体的多功能社区公园,让市民游客在休闲娱乐之余,还能受城市人文脉搏。

贵州游客黄女士表示,不管是把世界的东西带回来,还是把自己的东西带给世界,我觉得都是文化经济各方面的交流,有这方面的促进作用。现在已经没有这些书信(侨批)了,有时候觉得挺稀罕的。

汕头市西堤公园管理所负责人陈宁邑表示,在这个点建立一个侨批纪念地,通过展示这些侨批和南粤古驿道的相关文化,是最好的一种保育活化工作,唤起家国情怀,展示人文的脉搏。

来源:南方+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