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基于储能电站服务的冷热电多微网系统双层优化配置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基于储能电站服务的冷热电多微网系统双层优化配置

引用
CSDN
1.
https://blog.csdn.net/matlab_dingdang/article/details/145670113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构建清洁、高效、可靠的能源供应体系已成为全球共识。冷热电联供(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 CCHP)多微网系统作为一种分布式能源利用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然而,CCHP多微网系统面临着间歇性可再生能源接入、负荷波动以及各微网间能量协调等挑战。储能电站(Energy Storage System, ESS)具有平抑波动、削峰填谷、提高系统稳定性等优势,将其引入CCHP多微网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基于储能电站服务的冷热电多微网系统,提出一种双层优化配置模型。上层优化旨在确定储能电站的容量和位置,以最大化系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层优化则以最小化系统运行成本为目标,实现各微网间能量优化调度。该模型充分考虑了可再生能源的不确定性、负荷需求的多样性以及储能电站的运行特性。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并分析了储能电站容量和位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1. 引言

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推动了能源领域的深刻变革。传统的集中式供能模式面临着效率低下、污染严重等挑战。分布式能源系统(Distributed Energy System, DES)因其靠近负荷中心、能源利用效率高、环境友好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冷热电联供(CCHP)系统作为一种典型的DES,能够同时满足用户的电力、供热和制冷需求,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然而,单个CCHP系统往往难以满足大规模用户的需求,且容易受到自身设备容量和可靠性的限制。因此,将多个CCHP系统集成形成CCHP多微网系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互补互济,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在CCHP多微网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如光伏、风电)的接入是实现能源清洁化的重要途径。然而,可再生能源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给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了挑战。此外,用户负荷需求也存在着较大的波动性,进一步增加了系统运行的难度。储能电站(ESS)作为一种灵活可控的能源存储装置,能够平抑可再生能源的波动、削峰填谷、提高系统稳定性,为CCHP多微网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保障。

目前,针对CCHP多微网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能量优化调度、系统配置优化、需求响应等方面。在能量优化调度方面,文献[1]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CCHP微网能量管理策略,有效降低了系统运行成本。文献[2]研究了考虑需求响应的CCHP微网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法,实现了经济性、环保性和用户舒适度的平衡。在系统配置优化方面,文献[3]研究了考虑电网互动的CCHP微网容量优化配置方法,提高了系统对电网的支撑能力。文献[4]提出了一种考虑能源价格不确定性的CCHP微网配置优化模型,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在需求响应方面,文献[5]研究了基于价格型需求响应的CCHP微网能量管理策略,有效降低了系统运行成本。

然而,现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单个CCHP微网的优化运行或配置,对多个CCHP微网的协同优化研究较少。此外,对于储能电站在CCHP多微网系统中的作用和配置方法,还需要深入研究。特别是,如何在多个微网之间合理配置储能电站,以最大化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本文针对基于储能电站服务的冷热电多微网系统,提出一种双层优化配置模型。上层优化旨在确定储能电站的容量和位置,以最大化系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层优化则以最小化系统运行成本为目标,实现各微网间能量优化调度。该模型充分考虑了可再生能源的不确定性、负荷需求的多样性以及储能电站的运行特性。

2. 系统模型

本文研究的CCHP多微网系统由多个CCHP微网和一个储能电站组成,如图1所示。每个CCHP微网包含多种能源设备,如燃气轮机、余热锅炉、吸收式制冷机、电制冷机、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各微网通过电力线路和热力管网相连,可以进行能量交互。储能电站可以部署在某个微网内部,也可以独立部署在微网之间。

图1:CCHP多微网系统结构示意图

2.1 CCHP微网模型

每个CCHP微网的模型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燃气轮机模型:燃气轮机是将天然气转化为电能和热能的设备,其输出功率受到天然气消耗量的限制。
  • 余热锅炉模型:余热锅炉将燃气轮机的废热回收,用于产生蒸汽,用于供热或驱动吸收式制冷机。
  • 吸收式制冷机模型:吸收式制冷机利用热能制冷,其制冷量与热源的温度和流量有关。
  • 电制冷机模型:电制冷机利用电能制冷,其制冷量与电能消耗量有关。
  • 光伏发电模型:光伏发电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其输出功率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
  • 风力发电模型:风力发电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其输出功率受到风速的影响。
  • 负荷模型:负荷模型描述了用户的电力、供热和制冷需求。

2.2 储能电站模型

储能电站模型描述了储能设备的充放电过程。储能设备的容量、充放电功率、充放电效率等参数都会影响其性能。储能电站的运行需要满足以下约束:

  • 容量约束:储能设备的容量不能超过其额定容量。
  • 充放电功率约束:储能设备的充放电功率不能超过其额定功率。
  • 充放电效率约束:储能设备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能量损耗。
  • 充放电状态约束:储能设备不能同时进行充电和放电。
  • 荷电状态约束:储能设备的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 SOC)需要在合理的范围内波动。

3. 双层优化模型

本文提出一种双层优化模型,用于配置储能电站在CCHP多微网系统中的容量和位置。

3.1 上层优化模型

上层优化模型的目标是最大化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包括系统的运行成本、投资成本以及售电收入等。社会效益包括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目标函数:

Maximize: F = W1 Feco + W2 Fsoc

其中,F为综合效益,*Feco*为经济效益,*Fsoc*为社会效益,*W1和W2*分别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权重系数。

经济效益目标函数:

Feco = Frevenue - Foperation - Finvestment

其中,*Frevenue*为售电收入,*Foperation*为系统运行成本(下层优化的目标函数),*Finvestment*为储能电站的投资成本。

社会效益目标函数:

Fsoc = - Fcarbon + Fefficiency

其中,*Fcarbon*为碳排放量,*Fefficiency*为能源利用效率。

约束条件:

  • 储能电站容量约束:储能电站的容量需要在合理的范围内波动。
  • 储能电站位置约束:储能电站可以部署在某个微网内部,也可以独立部署在微网之间。
  • 系统稳定性约束:系统需要满足电压稳定性和频率稳定性等约束。

3.2 下层优化模型

下层优化模型的目标是在给定储能电站容量和位置的情况下,最小化系统的运行成本。运行成本包括燃料成本、维护成本以及与电网交互的成本等。

目标函数:

Minimize: Foperation = ∑ti (Cfuel,i,t + Cmaintenance,i,t + Cgrid,i,t)

其中,t为时间段,i为微网编号,*Cfuel,i,t*为燃料成本,*Cmaintenance,i,t*为维护成本,*Cgrid,i,t*为与电网交互的成本。

约束条件:

  • 能量平衡约束:每个微网的电力、供热和制冷需要满足供需平衡。
  • 设备出力约束:各个设备的输出功率需要在其额定范围内波动。
  • 储能电站运行约束:储能电站需要满足容量约束、充放电功率约束、充放电效率约束、充放电状态约束以及荷电状态约束。
  • 网络约束:电力网络需要满足电压约束、潮流约束等。

4. 运行结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