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壁增厚:病因、症状与治疗全解析
胆囊壁增厚:病因、症状与治疗全解析
胆囊壁增厚是指在超声影像下,胆囊壁厚度超过3mm的病理改变。这一症状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胆源性疾病、肝源性疾病或心源性疾病等。虽然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但定期体检和及时就医对于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概述
胆囊壁增厚是指在超声影像下,能够清晰地显示胆囊壁厚度的改变,胆囊壁厚度超过3mm即为胆囊壁增厚。胆囊壁增厚常在健康体检时被发现,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因原发疾病产生对应症状。
胆囊壁增厚主要由疾病因素导致,如胆源性疾病、肝源性疾病或心源性疾病,可表现为胆囊普遍性增厚或局限性增厚。
胆囊壁增厚的根治治疗手段为胆囊切除术,单纯胆囊壁轻微非不均匀增厚的患者可选择保守治疗,定期检查,出现上腹痛或者胆囊壁不均匀明显增厚,或者合并结石、息肉病变等情况是应及时就医。
胆囊壁增厚患者常采取低脂饮食,避免饮酒、烧烤、高脂高胆固醇食物,避免对胆囊的过度刺激。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不洁食物,导致结石或感染。
就诊科室
- 肝胆外科
- 消化内科
- 急诊科
疾病别称
无
是否常见
是
伴随症状
疼痛、恶心、呕吐
好发疾病
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厚壁型、胆囊腺肌增生症、厚壁型胆囊癌、胆囊憩室
治疗周期
短期持续性治疗
常用药物
阿托品、山莨菪碱、哌替啶、熊去氧胆酸
常用检查
体格检查、粪便检分析、B超检查
是否严重
一般不严重,但引发恶性肿瘤者,较严重。
重要提醒
定期进行B超检查,注意胆囊改变,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病因
胆囊壁增厚多由疾病因素导致,且以胆源性疾病为多见,但并非只局限于胆源性疾病,肝源性或心源性疾病也可导致胆囊壁增厚。
疾病因素
胆源性疾病
常见于慢性胆囊炎、胆囊腺肌增生症、急性胆囊炎、厚壁型胆囊癌、充满型胆囊结石、胆囊憩室等,均可表现为普遍性或局限性胆囊壁增厚。
肝源性疾病
常见于肝功能异常、肝硬化,可表现为胆囊壁增厚,内外层呈平行状态,常随肝脏疾病好转或进展而相应改变。
心源性疾病
可见于严重的右侧心力衰竭患者,如急性哮喘、肺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栓塞、急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病加重等,可由胆囊壁水肿导致胆囊壁增厚。
相关疾病
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厚壁型、胆囊腺肌增生症、厚壁型胆囊癌、胆囊憩室
非疾病因素
该症状一般不由非疾病因素导致。
症状
胆囊壁增厚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在健康体检时发现,部分患者可因原发疾病,表现相对应的症状。
症状分类
胆囊壁增厚根据增厚范围可分为普遍性增厚和局限性增厚,前者表现为胆囊壁全部增厚,后者表现为部分胆囊壁增厚。
典型症状
胆囊壁增厚无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在健康体检时发现,部分症状与病因有关。
伴随症状
胆囊壁增厚可单独出现,也可伴随原发疾病的其他症状同时出现。
胆源性疾病
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或皮肤及巩膜黄疸等。
肝源性疾病
表现为消瘦、食欲不振、皮肤及巩膜黄疸、面色发黑等。
心源性疾病
表现为水肿、憋喘、气促或心悸等。
并发症
腹腔感染
胆囊壁增厚可能反复刺激胆囊,导致局部发生炎症,严重者可化脓,造成腹腔感染。
休克
胆囊壁增厚患者可伴随心源性疾病,可能因病程进展过快、治疗不及时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就医
日常生活中胆囊壁增厚常在健康体检时发现,可至医院肝胆外科或消化内科就诊,遵医嘱进行相应检查以明确病因。若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心率过速、虚弱、等危急情况,应立即拨打120。
就医指征
若出现以下警示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由医生进行相关处理,具体包括:
- 不明原因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且呈严重或恶化的趋势,或反复发生。
- 上腹部疼痛伴有皮肤黄疸、食欲减退、消瘦等。
- 健康体检时发现胆囊壁增厚。
有上腹部剧烈疼痛、呕吐、心率过速、虚弱、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诊科室
如果为健康体检发现,应前往肝胆外科或消化内科就诊;如果为上腹部剧烈疼痛、发热、黄疸、虚弱等情况,应及时前往急诊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发现胆囊壁增厚多长时间了?
- 是否为健康体检时发现胆囊壁增厚吗?
- 上腹部是否感觉到疼痛?
- 最近饮食可否发生改变?
- 之前有过其他胆囊疾病吗?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可通过腹部叩诊、听诊,观察腹部是否疼痛,是否存在腹膜刺激征,帮助明确诊断。
粪便分析
通过观察粪便颜色、了解粪便内有无出血、有无细菌毒素等,可明确有无感染。
B超检查
可直接观察胆囊,了解胆囊壁增厚情况,及其周围脏器的情况,有助于胆源性疾病的诊断。
诊断标准
- B超检查提示胆囊壁普遍性或局限性增厚,则可初步诊断为胆囊壁增厚。
- 结合病史、体格检查以及特殊检查结果,进一步明确胆囊壁增厚的病因诊断。
鉴别诊断
胆囊壁增厚
胆囊壁增厚主要是由于胆囊腺肌增生症、急性胆囊炎等疾病所致,进行相关检查可发现胆囊壁形态光滑,并且胆囊壁厚度超过3mm,同时根据其增厚的特点可以分为局限性增厚和普遍性增厚。
胆囊壁毛糙
胆囊壁毛糙主要是由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等疾病所致,进行相关检查可发现胆囊壁形态毛糙,但厚度正常。
治疗
胆囊壁增厚在无症状时,可不做特殊处理,出现症状后,主要为对因治疗,对原发疾病制定诊疗计划。
家庭处理
健康体检时发现胆囊壁增厚,无其他症状者,可观察,半年进行一次B超检查,日常保持清淡饮食,减少对胆囊的刺激。
到院治疗
药物治疗
胆囊壁增厚并伴有疼痛时,可给予解痉药物治疗,常见有阿托品、山莨菪碱、哌替啶等,一般辅助利胆药物,如熊去氧胆酸等。
手术治疗
胆囊壁增厚主要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开放性外科手术胆囊切除术。
饮食
胆囊壁增厚患者应注意饮食规律,选择清淡的食物,避免高胆固醇食物,但应注意营养均衡,注意饮食搭配。
饮食调理
- 注意营养均衡,饮食规律,不暴饮暴食。
- 给予低质饮食,选择清淡、少油的食物,如豆制品、土豆、芹菜、冬瓜等。
-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高胆固醇食物,如油炸类食品、动物肝脏等。
护理
胆囊壁增厚患者在生活上进行相应的护理,可以把诱发胆囊壁增厚因素降到最低限度,对疾病的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日常护理
- 保持卫生,注意饭前便后洗手。
- 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不熬夜。
- 戒烟禁酒,避免对于肝脏及胆囊的刺激。
病情监测
单纯胆囊壁增厚患者可观察,无需特殊处理,密切观察是否出现疼痛、恶心或呕吐等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预防
胆囊壁增厚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预防,也可通过原发疾病的预防减少该症状的出现。
预防措施
- 保持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瓜果蔬菜应清洗干净。
- 加强户外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
- 定期体检,积极治疗身体其他系统疾病,预防胆源性疾病、肝源性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