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wenshubang.com/xuexijihua/430215.html

基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主要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

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 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 基础心理学定义: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
  •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2. 心理过程

  • 认知: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言语、思维、想象等。
  • 情绪情感: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 意志: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3. 人格结构

  • 需要: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须的客观条件的反映。
  • 动机: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
  • 能力:顺利有效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心理条件。
  • 人格:批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 心理现象的分类

  • 心理过程: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
  • 人格:需要、动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能力,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性;能力、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的特征,它们都是人格的组成部分。

5. 心理与脑的关系

  • 心理是脑的功能:正常发育的大脑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人的大脑是最为复杂的物质,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
  • 心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又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才由初级不断发展到高级的。只有到了人类,才有了思维,有了意识,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

6.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 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7. 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 主要学派
  • 构造心理学派:冯特·铁钦钠
  • 行为主义学派:华生
  • 格式塔心理学派:魏特海墨
  • 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
  •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8. 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 人本主义心理学:美·罗杰斯·马斯洛,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9.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观察人的行为和活动。
  • 调查法: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被调查的对象提问,分析了解其心理活动。
  • 个案法:对某一被试者所做的多方面的深入详细研究。
  • 实验法:在严格控制条件下,观察被试者的行为或活动,探索客观条件和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因果联系。

10. 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 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功能单位和营养单位,由细胞体、树突、轴突组成。
  •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12对)和脊神经(31对),以及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大脑,其中大脑皮层是外层聚集的神经细胞体,大脑白质是内部髓鞘化的神经纤维。

11. 大脑的功能

  • 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功能、概念形成、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右半球则在空间知觉、形象思维、音乐、美术、情绪表达等方面占优势。
  • 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包括中央裂、核裂、外侧裂等结构。

12.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 兴奋与抑制:神经活动由静息状态转为活动状态称为兴奋,由活动状态转为静息状态称为抑制。

13. 反射与反馈

  • 反射:机体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规律性回答。
  • 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 反馈:指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

14. 条件反射

  • 无条件反射:动物和人具有的不学而会的反射。
  • 条件反射: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15. 知觉

  • 知觉的种类:物体知觉(空间知觉、距离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社会知觉(对他人的知觉、角色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
  • 特殊的知觉现象:错觉(几何图形错觉、形重错觉等)和幻觉。

16. 记忆

  • 记忆的定义: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 记忆的种类: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
  • 记忆的过程:识记(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保持、回忆、遗忘。
  • 记忆的类型: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17. 表象

  • 表象的定义:是对过感知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的过程。
  • 表象的作用:既有直观形象性,又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是人们积累感性知识的一种形式,又是从感知向思维过度的中间环节。

18. 思维

  • 思维的定义: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 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分类。

19. 需要与动机

  • 需要的层次理论:马斯洛将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 动机: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0. 情绪情感

  • 情绪情感的定义: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外界客观事物与主题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 情绪情感的纬度:动力性、激动度、强度、紧张度。
  • 情绪情感的分类: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复合情绪、心境、激情、应激。
  • 情感的种类: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21. 意志

  • 意志的定义: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 意志行为的基本阶段:准备阶段(确立目的)、执行阶段(坚定执行计划,及时修正)。

22. 人格

  • 人格的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 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等方面动力特点的心理特征。
  • 气质类型学说:希波克拉特的四种体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 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兴奋、抑制、强度、平衡型、灵活性。
  •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显示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2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按研究涉及时间:横断研究、纵向研究、回顾研究、前瞻研究。
  • 按研究手段: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相关法、实验法。

24. 心理学的现代发展

  • 医学心理学: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医学领域,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预防与护理中的作用。
  •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阶段: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5. 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 心身统一的观点: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相互影响。
  • 社会影响的观点: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 认知评价的观点:个体对环境的认知评价影响其心理状态。
  • 主动适应与调节的观点:个体通过主动调节适应环境变化。
  • 情绪因素作用的观点:情绪在心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 个性特征作用的观点:个体的个性特征影响其心理活动。

26.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研究对象:针对人的疾病和健康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27. 感觉与知觉

  •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 感觉现象: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像、感觉的空间积累和空间融合、感觉的相互作用。
  •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 知觉的基本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28. 思维的特性与种类

  • 思维的特性:间接性、概括性。
  • 思维的种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习惯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29. 情绪情感的功能与调节

  • 情绪的功能: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心理活动的组织者、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 情绪的调节方法:改变认知方式、调整期望目标、改变环境、心理应对与防御、求助与咨询、适当的宣泄、增加正性生活的体验。

30. 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 人格的特性:整体性、独特性、社会性、倾向性。
  • 人格的决定因素:遗传潜能、共同经验、独特的经验。
  • 人格形成的特点与标志:生理不成熟期、人格发展阶段、社会行为、自我意识的确立和社会化的完善。

31. 自我发展理论

  • 艾里克森的发展社会性理论: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同一性的建立。
  • 荣格的内倾-外倾说:生命力内流与外流的差异。
  • 拉文格的发展类型说:自我发展的八个阶段。

32. 人格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 人格结构的稳定性:人格结构的构成和各成分的水平在成年期保持相对稳定,到晚年变化较大。

33. 记忆的品质

  • 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
  • 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保持特征。
  • 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
  • 记忆的准备性: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

34. 记忆的分类

  • 按信息编码方式: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 按记忆内容: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
  • 按信息加工方式: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
  • 按意识参与程度:外显记忆、内隐记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