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自噬(Autophagy)
细胞自噬(Autophagy)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的自我降解和循环利用机制,对于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应对各种应激状态以及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细胞自噬的过程、核心调控基因以及常用的检测方法。
自噬过程
步骤1:Phagophore的形成
细胞接受自噬诱导信号后,在胞浆的某处形成一个小的类似“脂质体”样的膜结构,然后不断扩张,但它并不呈球形,而是扁平的,就像一个由2层脂双层组成的碗,可在电镜下观察到,被称为Phagophore,是自噬发生的铁证之一。步骤2:自噬体的形成
Phagophore不断延伸,将胞浆中的任何成分,包括细胞器,全部揽入“碗”中,然后“收口”,成为密闭的球状的autophagosome,即“自噬体”。电镜下观察到自噬体是自噬发生的铁证之二。有两个特征:一是双层膜,二是内含胞浆成分,如线粒体、内质网碎片等。步骤3: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
自噬体形成后,可与细胞溶酶体发生融合(这种情况不是必然要发生的)。步骤4:自噬溶酶体的形成与降解
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autolysosome,期间自噬体的内膜被溶酶体酶降解,两者的内容物合为一体,自噬体中的“货物”也被降解,产物(氨基酸、脂肪酸等)被输送到胞浆中,供细胞重新利用,而残渣或被排出细胞外或滞留在胞浆中。
自噬核心调控基因
- 正向调控基因:LC3、ATG5、ATG7、Beclin 1、Other ATG family proteins。
- 负向调控基因:无。
- 释放损伤相关分子:HMGB-1。
- 免疫特征:抗炎为主。
自噬的检测
- 透射电镜检测
- Phagophore的特征:新月状或杯状,双层或多层膜,有包绕胞浆成分的趋势。
- 自噬体(AV1)的特征:双层或多层膜的液泡状结构,内含胞浆成分,如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等。
- 自噬溶酶体(AV2)的特征:单层膜,胞浆成分已降解。
自噬透射电镜图
- Western Blot检测标志物
- LC3/Atg8、p62/SQSTM1、Lamps、Atg5、Atg14和Beclin-1。
WB检测自噬标志物图
LC3-II/I比值的变化
自噬形成时,胞浆型LC3(即LC3-I)会酶解掉一小段多肽,转变为(自噬体)膜型(即LC3-II),因此,LC3-II/I比值的大小可估计自噬水平的高低。p62蛋白水平检测
p62蛋白水平的多少与自噬流的强弱有着反比例关系。mRFP-GFP-LC3双荧光自噬指示病毒系统检测
mRFP-GFP用于标记及追踪LC3,GFP的减弱可指示溶酶体与自噬小体的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即由于GFP荧光蛋白对酸性敏感,当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后GFP荧光发生淬灭,此时只能检测到红色荧光。
LC3自噬双标系统追踪自噬流不同阶段
mRFP-GFP-LC3双荧光自噬指示病毒系统检测感染细胞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