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3D打印碳基电磁屏蔽模块:轻量化与高性能的完美结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3D打印碳基电磁屏蔽模块:轻量化与高性能的完美结合

引用
科学网
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11509-1430345.html

随着5G乃至6G等无线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磁辐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的金属基电磁屏蔽材料存在高密度、高刚度、难成型及潜在的二次辐射污染等缺陷,难以满足电子元件小型化、集成化的需求。针对这一问题,广西大学和四川大学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通过3D打印技术制备碳基共形电磁屏蔽模块,实现了轻量化、高性能的电磁屏蔽效果。

研究背景

5G乃至6G等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极大促进了国防科技进步与日常生活便利。然而,无线电磁波在传播过程所引起的电磁辐射污染问题,已是现阶段通讯系统维护与人体健康保障面临的重大难题,发展电磁屏蔽材料与器件是解决电磁辐射污染的关键途径。通常,传统金属基电磁屏蔽材料是实现电子元件电磁防护的重要组件,其通过模具制造成型,并集成、组装至电子元件内部,从而实现电子元件的电磁兼容。但金属基材本身存在高密度、高刚度、难成型及潜在的二次辐射污染等缺陷,一定程度制约着其广泛应用。同时,传统金属屏蔽件的集成往往需占据电子设备内部的额外空间,难满足电子元件小型化、集成化的应用需求。因此,研究新型多样化、高性能的电磁屏蔽结构,更好实现集成电子的电磁防护目标,将极大促进电磁屏蔽组件在多场景电磁环境下的发展与应用。

3D打印碳基电磁屏蔽模块的创新设计

研究团队采用3D打印技术,成功制备了一种高性能的碳基电磁屏蔽模块。该模块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

  1. 可3D打印的高碳基功能油墨:通过精细调控油墨流变性能,制备了含碳量高达80%的功能油墨。这种油墨以纤维素(CNF)为胶粘剂,通过引入石墨烯(Gr)和碳纳米管(CNT)功能粒子,实现了油墨流变性能的精准调控。

  2. 轻量化与高性能兼具:3D打印制备的电磁屏蔽支架具有超轻质特性(密度仅为0.076 g/cm³),同时展现出优异的电磁屏蔽性能(61.4 dB)。这种支架不仅能够有效阻挡电磁波,还具有极低的电磁波透过率(<0.0001%),比屏蔽效率高达800 dB·cm³/g⁻¹。

  3. 一体化制备新思路: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3D打印一体化制备共形电磁屏蔽模块的方法。通过将3D打印支架与电子封装材料相结合,成功实现了在电子元件上的集成应用。

关键技术突破

  1. 功能性油墨的制备: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可3D打印的Gr@CNT功能油墨。通过精细调控油墨流变性能,实现了油墨的剪切变稀、触变性和适当的屈服模量,使其能够打印出结构复杂的支架。这种油墨具有适宜的流变学特性,包括剪切变稀、触变性和适当的屈服模量,可打印出多结构的支架。

  1. 支架结构设计:3D打印成型的全填充(FI)和全错位(FM)支架结构都具有良好的结构保真度,有利于实现共形结构的成型。此外,支架上密集分布着人造多孔结构,赋予支架材料轻质特性的同时,也有利于电磁波的进入。

  1. 电磁屏蔽性能:Gr和CNT功能粒子在支架内部形成高效的导电网络,使得支架在X波段区域展现出优异的电磁屏蔽性能。其中,FI-G₂C₃样品的最佳SE值高于60 dB,远远超过了商用SE标准(20 dB)。与相同Gr@CNT配比的FI样品相比,FM样品的电磁干扰SE值略微下降,但SSE性能显著提高。

应用前景

将3D打印成型的c-SE支架与封装材料相结合,组装成c-SE模块,以实现在集成电子器件中的EMI屏蔽应用。在加载c-SE支架后,电磁辐射强度从1366.86 μW cm⁻²下降到0 μW cm⁻²,多次循环检测验证了支架电磁辐射防护的可靠性。此外,还评估了该支架在2.0~6.0 GHz频率范围内的商用波段的屏蔽性能,屏蔽值高于30 dB,远远超过商用SE标准(20 dB)。c-SE模块具有比常规封装材料更好的散热效率,这主要归功于电磁屏蔽模块内部的Gr@CNT网络的高效热传导。纯封装材料和c-SE模块在相同预设环境下的热耗散行为模拟结果也与实验结果一致。

这项研究不仅为下一代高性能碳基电磁屏蔽模块的设计与制造提供了创新思路,还拓展了3D打印先进制造技术的潜在应用前景。这种轻量化、高性能的电磁屏蔽模块有望在未来的无线通信、国防科技、医疗设备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原文发表于Nano-Micro Letters,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获取全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