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传承:探索城市更新新路径
荔湾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传承:探索城市更新新路径
今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可复制经验清单,其中广州市荔湾区的恩宁路和逢源大街—荔湾湖历史文化街区典型做法入选。
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历史传承与现代活化
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是广州粤剧、武术、民间手工艺等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地,保留了大量西关风貌。街区自2016年开始保护规划,并于2018年启动修缮活化项目,成为广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先行者。
在保护过程中,荔湾区采取科学修缮手段,联合同济大学进行建筑病理诊断与修复,确保对历史建筑的最小干预。通过理论研究和现场应用相结合的方法,保护并延续了历史建筑的独特性。
同时,恩宁路提升了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为1263户原住居民提供房屋置换和修缮,并新增约9000平方米的公共活动空间,推行智慧消防等措施,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此外,荔湾区还引入新业态,通过BOT模式引进企业参与建设运营,增加就业岗位1300余个。
在政策支持上,政府制定了功能业态分区规划,鼓励历史建筑多功能利用,联合文化部门打造了“广州非遗街区”,传承传统文化。通过各种节庆活动和市集,恩宁路成为广州市民感受历史文化的新地标。
逢源大街—荔湾湖:古村风貌与社区共建
泮塘五约微改造项目位于逢源大街—荔湾湖历史文化街区,是广州少有的保留清代格局和乡土风貌的传统聚落之一。该项目于2016年启动,2019年完工,通过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成功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街区的文化价值。
街区保护中,荔湾区采用了微改造方式,保持古村原有的肌理和格局,并对建筑物进行局部修缮、功能置换,同时改善基础设施,增加了口袋公园、公共空间等设施。对泮塘五约内的历史建筑线索进行改造,重点保护了不可移动文物和传统风貌建筑。
此外,荔湾区对60余栋公房进行改造,引入文化艺术、传统工艺等新型业态,形成了文化机构聚集区,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共融。通过“一家一特色,一店一格局”的原则,泮塘五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历史文化品牌——“泮塘IP”。
荔湾区还推动社会力量和居民参与,成立“泮塘五约微改造共同缔造委员会”,汇集政府、居民、专家和媒体等多方力量,共同实现街区改造和管理。通过居民访谈、公众咨询等形式,确保改造符合居民需求,实现了共商共建共享的保护利用模式。
本文原文来自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