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古人怎么称呼自己的父亲?叫爸爸?不!他们可能叫哥、兄兄、阿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古人怎么称呼自己的父亲?叫爸爸?不!他们可能叫哥、兄兄、阿妈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337733212613647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父亲的称呼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多样。从《白鹿原》中的"da",到《木兰辞》中的"阿爷",再到《星汉灿烂》中的"阿父",这些独特的称谓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本文将带你走进中国古代对父亲的各种称呼,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部《白鹿原》,将那声"da"传遍了千家万户!
电视剧《白鹿原》一开始,白嘉轩拉着满车粮食去迎娶新娘,然而那家姑娘不愿意。他便留下两袋粮食,转身离去。媒婆怒骂道:"白嘉轩,我不骂你,你这辈子都娶不到媳妇。"
没想到"爸爸"还能这样称呼!
然而,你知道吗?在我们辉煌灿烂的五千年文化中,除了这些"方言音"之外,对父亲的常规称呼竟然有超过80种之多!

1. 阿爷

这种称谓的最典型例子就是《木兰辞》。
木兰无长兄,阿爷无大儿。愿意替父从军,去市买鞍马……
此处的"阿爷"指的是父亲,而非我们如今所理解的祖父。
"与'阿爷'相近的称呼还有'阿父'。"
《南史·谢晦传》中记载:"谢晦的女儿是彭城王义康的妃子,她聪明美丽,才貌双全。她披散头发,赤足奔走,与父亲诀别时说道:'父亲,大丈夫应当横尸战场,怎么能在市井间狼藉呢?'"
谢晦的女儿是彭城王刘义康的妃子,聪明美丽。在她临终前,她对谢晦告别道:"父亲,真正的英雄应该在战场上战死,马革裹尸,为什么要在这里狼狈地死去呢?"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常用"阿父"和"阿爷"这样的称呼。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星汉灿烂》中,程少商也用这些称谓来称呼她的父亲。

2. 阿妈

说实话,用"阿妈"来称呼"父亲"实在有些让人感到惊讶。
《元曲选·缺名·货郎旦·三》:"娘,有什么话要对孩儿讲,尽管说出来,不必担心!"
这里的"阿妈"指的是父亲,这或许是元朝时期的通用表达方式。
一个类似于"阿妈"的称呼,就是我们在清宫剧中常见的"阿玛"。
"阿玛"是满族(即大清朝的统治者)对父亲的称呼。

3. 阿公

《南史·颜延之传》记载,颜延之曾与何偃一起随从皇帝前往南郊祭祀。途中,何偃远远地喊道:"颜公!"颜延之认为这种称呼轻佻,不满地回应道:"我既不是三公之一,又不是乡村中的田舍之公,也不是你家的阿公,为什么这样称呼我为'公'?"何偃感到羞愧,退了下去。
颜延之曾与何偃陪同孝武帝前往南郊,途中何偃似乎性格较为活跃,突然大声喊道:"颜公!"
颜延之这个人可能性格比较古板,他对何偃的轻浮跳脱感到不满,不悦地说道:"我既不是三公,也不是田舍公,更不是你阿公,你为什么要称我为'公'?"
何偃听到这话,不禁感到极为尴尬,原本想拍马屁,结果却拍到了马腿上。
这里的"阿公"也有父亲的含义。

4. 老子

这里的"老子"指的不是道家创始人"老子",也不是粗俗的用语"老子",而是"父亲"的意思,即亲生父亲。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一》中写道:"我在南郑时,看到西部边陲的风俗,称父亲为'老子',即使只有十八岁,有了孩子,也被称为'老子'。于是我明白了,西人所说的大范老子和小范老子,实际上是尊称他们为父亲。"
从陆游的记载中可以看出,"老子"是一种方言,专用于称呼"父亲"。在十八岁成为父亲后,儿子就要称父亲为"老子"。在一个大家庭中,可能会有"大范老子"和"小范老子"。
这种方言现在是否仍然存在还不清楚。如果它还存在,与当地人交流时一定要格外小心,说错话可能会挨揍。

5. 哥

梦回大唐是许多人的愿望,但如果你不弄清楚"哥"这个称呼,可能会闹出大笑话。
《旧唐书·王琚传》记载,玄宗称赞道:"四哥真是仁爱孝顺。"
这里的四哥是指唐玄宗的父亲唐睿宗。
这种称呼方式较为罕见,通常在与他人交谈时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
因此,如果你穿越回唐朝,提到自己的父亲时,也可以称呼他为"哥"。

6. 爷爷

有些人称父亲为"阿妈",有些人称为"哥",现在我们来谈谈那些称父亲为"爷爷"的情况。
《宋史·宗泽传》记载:"建炎初年,宗汝霖任东京留守,降服的群盗数达百余万。他们皆称汝霖为'宗爷爷',视他如父亲般敬重。"

7. 兄兄

这个称呼略显……
《北齐书·南阳王绰传》中记载:"绰与其兄弟均称父亲为兄兄"。
想象一下,自己对着老爸喊一声"兄兄",顿时感到某种东西掉了一地,浑身发寒!

8. 老公

呃……相比之下,"兄兄"什么的似乎也可以接受了……
《南北史续世说》记载:"高昂和他的兄弟们都行事残暴。其父次同曾对人说:'我四个儿子都性情凶狠,我死后谁会为我掩埋一把土呢?'等到次同去世,昂为他修建了一个大墓。站在墓前说道:'老爷!你生前担心得不到一把土,现在被深埋地下,是否明白做人之道了?'"
这里的"老公"实际上是"老头、老爹"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头儿!我现在为你建了这么一座大墓,你躺在里面,是否明白你曾经轻视了我?"

9. 夫子

相比于"哥哥、兄兄、老公"这些令人尴尬的称呼,"夫子"这个称谓显得更为合适。
《孟子》云:"先生教导我以正道,然而先生自己尚未达到正道,这岂不是父子相残的局面吗?"
看来,古时候的夫子不仅仅是老师,还能担当慈父的角色。

10. 爸

"父亲"这个词在如今普遍被我们称作"爸"。
然而,你是否知道,这个称呼并非源于近现代,而是早在三国时期就已存在。
魏国文字训诂学家张揖在《广雅·释亲》中记述:"爸者,父亲之转","妈,母也"。
实际上,古人对父亲的称谓多达80余种,除了这几种较为特殊的称呼外。
接下来,我们通过几张图片一同来学习:
这些称呼主要来源于清代《称谓录》一书。然而,随着时代的演变,许多称谓已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在官方统一使用"爸爸"作为称呼后,很多原来的称谓甚至已经消失。
例如,在我们家乡,老一辈人会称父亲为"de dai",而在一些地方,人们则称之为"bei"。在电视剧《白鹿原》中,父亲被称作"da";在电影《大路朝天》里,主人公则称呼自己的父亲为"老汉儿"……
各种称呼,各具地方特色,不知道你们家乡是如何称呼"父亲"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