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将刚出生的宝宝放在阳台外晒太阳,网友:这不能退黄疸,还很愚蠢
家长将刚出生的宝宝放在阳台外晒太阳,网友:这不能退黄疸,还很愚蠢
近日,上海一位家长将刚出生的宝宝放在阳台外晒太阳以退黄疸,引发网友关注和担忧。专家表示,晒太阳退黄疸的效果不大,且非常危险,容易让孩子暴露于紫外线的辐射下。本文将详细探讨新生儿黄疸的成因、类型和正确的处理方法。
家长将刚出生的宝宝放在阳台外晒太阳,引发关注
前阵子的一则晒娃视频大家都看了没?
事情发生在上海,一女子称:早上晒衣服时,发现邻居将刚出生没多久的宝宝放在阳台外晒太阳,瞬间吓坏。
视频来源:@星视频
打开窗户在阳台上照样可以晒到太阳,不知道为什么要将孩子放在阳台外,虽然家长一直看护着,但感觉也很危险。
看完视频,这是真的在晒娃啊,还是在阳台这么危险的地方。
虽说有家长看护,但也看得人心惊。
很多网友看了新闻也都是纷纷表示:这真的是心大啊,我晒个衣服都怕掉下去,这竟然拿娃这样晒。
也有网友表示:就算是晒黄疸,也不能这么晒啊。
“晒黄疸带下楼晒啊,这样看着好危险。”
未知全貌不予置评。
但还是要提醒所有家长:晒太阳退黄疸的效果真的不大,不要采取这么危险的方式晒。
爸爸高温天抱宝宝晒黄疸,引发争议
孕事妈经常能刷到家长抱新生宝宝晒太阳去黄疸的视频,其中有两段最为深刻。
在安徽亳州有一位黄疸宝宝。
医生建议是照蓝光治疗,可爸爸担心照蓝光6、7个小时不能见面,自己不放心,就抱着孩子晒太阳退黄。
虽然选的是早上和下午的时间点,但爸爸也是晒得满头大汗,他说:自己热不热无所谓,只要宝宝快点好起来。
他的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高温下晒太阳去黄疸真的不可取啊。
湖南长沙也有一位爸爸,为了帮助宝宝退黄疸,就抱着宝宝下楼晒太阳。
8月份长沙的天气可以说是高烤模式,即便是早上傍晚,太阳都非常强烈。
39℃的高温天抱着孩子晒太阳,爸爸是满头大汗,一脸的生无可恋。
当时就有很多网友提出:父爱是真的,但是能不能做做功课啊。
“40多天的宝宝方巾捂脸很危险,这么热的天大人都受不了更何况是体温调节能力差的宝宝。
如果不是病理性黄疸并不需要特别干预,晒太阳弊大于利。”
网友的提醒没错,专门为了退黄去晒太阳,效果不大还容易晒伤,这真的不划算。
宝宝黄疸,有轻有重,不需要治疗的黄疸,晒不晒太阳都行,需要治疗的黄疸,盲目坚持晒太阳,反而会耽误治疗!
深圳就有一位黄疸宝宝,医生建议住院照光退黄,可家人觉得黄疸是小事,晒晒太阳就能好,结果耽误了最佳退黄时期,孩子最终得进行换血治疗。
所以家长们,要去黄疸一定要科学!
晒太阳能帮助孩子退黄疸吗?
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是黄疸。
新生婴儿黄疸是一种常见情况,是由于婴儿身体积聚过多的胆红素而产生的现象, 婴儿的皮肤及眼白会呈现黄色。
宝宝为什么会出现黄疸?
这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还不能有效地分解胆红素,导致胆红素的产量>排出量,而胆红素是橙黄色,所以在皮肤和粘膜上呈现出黄色。
60%足月儿和80%早产儿都会出现新生儿黄疸。
那晒太阳能帮助宝宝退黄疸吗?
是有这个方法但效果不大,也不建议!
理论上来说,阳光中的蓝绿光照射是可以帮助降低血胆红素的水平,从而帮助退黄。
但如果要达到和医院照蓝光一样的疗效,理论上要满足三个条件:
●光源要进。越靠近太阳越好。
●时间要充足。至少晒足8小时。
●光照面积要大。露天扒光衣服,各面都要晒均匀。
且不说这三个条件难以满足,即便是满足了,也未必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家长们要记住的是,美国儿科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早就不建议让新生儿通过晒太阳的方式来退黄疸了,如果黄疸严重超过一定数值就建议蓝光治疗,如果不严重需要耐心等待。
更重要的是,虽然日光里有蓝光,但还有紫外线,孩子皮肤很娇嫩,长时间晒太阳不仅很容易晒伤,还会让孩子暴露于紫外线的辐射下。
对于宝宝黄疸,了解其轻重并正确的护理,才能保护好宝宝,盲目坚持晒太阳去黄疸,有害无利。
分清黄疸的轻重、做好应对
宝宝黄疸,有轻有重,正确的护理和治疗,非常重要。
一般从轻重程度上来说,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病理性黄疸。
第一:生理性黄疸
●出现时间:出生后2-3天缓慢上升,早产儿3-5天。
●表现情况:从脸部开始,随着血液里胆红素越来越多,会从“脸→躯干→四肢、眼睛变黄”来扩散,宝宝精神状态正常。
●胆红素值:足月宝宝<12.9mg/dl,早产宝宝<15mg/dl
●消退时间:一般2周内慢慢消退,早产宝宝3-4周消退。
生理性黄疸的应对方法——注意观察。
●对付生理性黄疸,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喝奶多排泄。每2个小时喂1次。白天每隔1.52个小时喂哺一次,晚上45小时哺乳一次,将一天24小时的哺乳的次数至少达到10至12次。
●不用停母乳。反而要适当增加喂养次数,让宝宝多排便来排出胆红素。
●定期测胆红素值。如果足月宝宝超过3周、早产宝宝超过4周黄疸还没退,要及时带宝宝就医检查。
2、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很像,但胆红素略高,大于12.9mg/dl。
母乳性黄疸根据出现时间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两种,几乎三分之二的母乳喂养的宝宝都会出现。
●早发型母乳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跟生理性黄疸相似,是因宝宝摄入奶量不足,导致胆红素没有及时排出。
●晚发型母乳性黄疸:出生后1-2周出现,比病理性黄疸症状轻,是因母乳中的某些物质,阻碍胆红素排出体外。
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消退时间在3周左右,晚发型母乳性黄疸持续时间久,甚至2-3个月。
母乳性黄疸的应对方法——视情况而定。
●胆红素值<15mg/dl:排出疾病因素,如果宝宝状态正常,定期测胆红素值,只要数值在安全范围内,就不用特别吃药,一般会慢慢消退。
●胆红素值超过15mg/dl:先停母乳2-3天,如果胆红素下降,再继续少量多次喂养母乳,如果没有下降,要咨询医生,该治疗治疗,避免胆红素过高。
3、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多见于早产宝宝,新生儿溶血病,G6PD缺乏症,或是肝脏疾病等,它必须要引起重视,因为它胆红素值高,上升快,也更危险,容易引起脑损伤、危及生命。
●出现时间:出生后24小时出现,或持续时间长,或反复再次出现。
●表现情况:范围可波及手、脚心,进展快,在几小时或几天内皮肤变黄的程度很明显,宝宝精神状态差,哭闹等。
●胆红素值:足月宝宝>12.9mg/dl,早产宝宝>15mg/dl,上升速度快。
●消退时间:足月宝宝大于两周,早产宝宝大于四周。
病理性黄疸的应对方法——及时就医。
病理性黄疸家长能做的,就是及时发现这种不好的苗头,然后果断交给医生医治。
如果宝宝出现了下面这几种情况,就要特别注意了:
●宝宝在出生后第一天及第二天的胆红素水平偏高。
●宝宝在短期内(如一两天之内)胆红素含量上升很快,宝宝很快从面部黄色变成全身黄色。
●出生后的24小时内,黄疸持久不退、或者消退后又再出现、或者黄疸加重。
●母亲是O型血,父亲是A型、B型或AB型血;母亲是Rh阴性血,宝宝是Rh阳性血,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宝宝手心及脚底心的皮肤呈黄色。
●宝宝黄疸为暗黄色,大便颜色偏浅或白陶土色。
●宝宝发出尖锐的哭声。
●宝宝似乎无精打采或生病,或很难唤醒。
对于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有光疗(照蓝光)和换血治疗,都需要在医院和医生的密切监控下进行。
家长们一定要注意:病理性黄疸不是依靠晒晒就能好的,一旦发现苗头,一定要及时带宝宝去看医生,需要住院观察就观察,需要治疗就治疗。
如果胆红素进入脑细胞,造成胆红素脑病,就会对宝宝造成严重的伤害,别让无知害了孩子。
这些去黄疸的偏方
一个都不要给宝宝用
对于新生儿黄疸,蓝光是最适宜的光疗光源,蓝光能够很好地穿入皮肤并被胆红素吸收,将未结合的胆红素转化为可通过胆汁排出的异构体,来帮助退黄疸。
蓝光治疗也是目前最直接有效、常用的方法,目前还没有替代手段。
如果黄疸值已经达到光疗指标,建议最好遵医嘱照蓝光,降低胆红素脑病的风险。
一定不要盲目排斥蓝光,比起偏方和黄疸的危害,照蓝光是最直接、安全、有效的方法。
这些去黄疸的偏方,一个都不要给宝宝用:
第一:不要自行照蓝光
蓝光治疗是有指征的,医生会根据宝宝的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用蓝光,而且照蓝光有很多注意事项,宝宝在蓝光下是要脱光衣服,要对外生殖器和眼睛进行保护。
还有宝宝在蓝光箱里面容易哭闹,照光的时候也有可能出现像腹泻、发热或者是皮疹等一些不良反应,这些都需要专业的医务人员来进行护理和全程监控。
第二:不要依靠药浴去黄疸
因为轻信药浴可以去黄疸,出生2天的宝宝差点没了命。
那些内服或外用凉性的中草药洗浴,如金银花、薄荷、樟脑、熊胆、川莲、腊梅花等,容易诱发急性溶血,导致重度黄疸。
第三:喝葡萄糖不能去黄疸
葡萄糖是碳水化合物,不可能去除新生儿黄疸。而且葡萄糖是药物,不能随便给孩子吃,而且葡萄糖水也会占据宝宝的胃容量,影响宝宝喝奶,从而影响排便,不排便就无法排出胆红素。
第四:不要用茵栀黄退黄
国家药监局2016年发出公告:禁止婴幼儿使用茵栀黄注射液,此外其他的茵栀黄颗粒,茵栀黄口服液,也不建议给新生儿服用。
最后要对家长们说的是,对于新生儿黄疸,最重要是要多观察宝宝,如果发现异常,一定要及时就医。
希望宝宝们都能科学退黄!
参考文章
https://pedsgh.com/neonatal-jaundice/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165358.php?sr
《新生儿晒太阳可以退黄疸吗?—— 欧茜医生》
@潇湘晨报 @沸点视频 @星视频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