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无厘头的物件到底是怎样离谱又迷人的存在
这些无厘头的物件到底是怎样离谱又迷人的存在
在都市的角落里,常常隐藏着一些看似无用却又迷人的物件:一扇通向空气的门、一段没有出口的楼梯、一片多余的遮阳篷。这些被日本前卫艺术家赤濑川原平称为"超艺术托马森"的物件,以其独特的存在方式,展现了都市生活中别样的美学价值。
什么是"超艺术托马森"?
"超艺术托马森"这一概念源自日本前卫艺术家赤濑川原平的书籍《上街!寻找超艺术托马森》。书中将"托马森"定义为"附着于土地或建筑,且被保存得很美的无用之物"。这一概念的灵感来源于日本巨人队棒球运动员加里·托马森,他拥有完美的身体素质却屡次被三振出局,成为了一个"被保存得很美的无用之物"的象征。
只能抵挡一点点雨露的庇檐型物件 图源《上街!寻找超艺术托马森》
"路上观察学"的兴起
"超艺术托马森"的发现与"路上观察学"密不可分。1986年,赤濑川原平、建筑师藤森照信和插画师南伸坊共同创立了"路上观察学会",提倡"消费是坏事,观察是好事"的理念。这一观察方式源于社会学中的"考现学",通过观察都市中的细节来研究生活本身。
在细雨中变得朦胧的爱宕型I号 图源《上街!寻找超艺术托马森》
托马森的分类与美学价值
托马森的种类繁多,包括庇檐型、爱宕型、卡斯提拉型、原爆型等。每一种类型都展现了独特的美学价值,它们虽然没有实际的使用功能,却以一种诙谐而充满趣味的方式存在于都市空间中。
在细雨中变得朦胧的爱宕型I号 图源《上街!寻找超艺术托马森》
彩蛋 图源《上街!寻找超艺术托马森》
"路上观察学"的精神内涵
"路上观察学"强调在熟悉的风景中发现奇妙与无用之美,通过观察都市中的细节来寻找趣味。这种观察方式不追求实用价值,而是鼓励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闲适与乐趣。
正如日本著名评论家四方田犬彦所言:"艺术家赤濑川原平的视线里没有任何伤感与怀旧,他冷静平实,心怀批判精神,关注的是物体形状呈现出的怪异可笑感。他不为逐渐消失的老东京流泪,也没有对光怪陆离的新建筑表示愤怒,只是将视线集中到那些在新旧交替的时代里被抛弃到一边、卑微得像个笑话的小东西上,投以会心的幽默感。"
最终,这个活着的超艺术还是从世界上消失了。所以发现者们,请务必尽快观测! 图源《上街!寻找超艺术托马森》
在这个追求"有用"的世界里,"路上观察学"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在都市的角落里发现那些被忽视的"无用之美"。不妨放下手机,远离电脑,化身现代都市的"艺术侦探",去寻找那些街角巷尾的"无用之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