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别让“内耗”毁掉你的孩子!拒绝精神内耗,从这6件小事开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别让“内耗”毁掉你的孩子!拒绝精神内耗,从这6件小事开始

引用
网易
1.
https://3g.163.com/news/article/JOE51IB00552OLKQ.html

你是否常陷入自我拉扯的漩涡?
-自我否定:常常觉得自己不够好,刚接手的事还没做就笃定做不好
-过度思考:反复思考同一件事,经常将"如果当时...就好了..."挂在嘴边
-选择恐惧:犹豫纠结,感觉怎么选都不尽如人意
-情感压抑:习惯压抑情绪,默默忍受,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拖延逃避:害怕失败,害怕被评价,宁愿选择逃避

如果你有这些感受,那么你可能正处在内耗的边缘!什么是内耗?它为何会对我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如此深远的影响?

为什么你总是感到疲惫不堪?
"精神内耗"是指的是个体因长期陷入过度的反思、自我批评和内心矛盾中,而导致的心理资源的过度消耗。
"我该不该说这句话"、"TA会不会觉得我不好"、"我这样做是对的吗",研究显示,90%的人因过度思考而陷入内耗,导致效率下降、幸福感流失。

内耗的核心在于"自我对抗",这些内心的矛盾和冲突不仅会影响你的心理状态,还会导致大脑神经网络的过度激活,尤其是与情绪和压力相关的区域,影响你的情绪、决策能力,甚至导致焦虑和抑郁。

开学第一天,许多家长满心期待孩子能自觉自律地学习、生活,然而现实往往背道而驰。家长们在一次次的失望与催促中,陷入焦虑与疲惫,亲子关系也变得紧张。

而儿童青少年"精神内耗"的诱因当中,家庭因素是重要一环。严苛的要求与控制、不被关爱与被忽视、冲突或家暴、不良的亲子关系不仅无助于儿童青少年的学习成长,甚至有可能加速悲剧的发生。

不敢玩、不愿学、不沟通,孩子的精神内耗,有时只是因为一句话。面对儿童青少年的不断内耗,作为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科学缓解内耗呢?

6件小事帮助孩子减轻"内耗"

1.带孩子重新认识"内耗"
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行动力,但过度思考则会陷入内耗。家长不要否定孩子的情绪,尝试引导孩子接受并正式自己的焦虑。

当发现孩子陷入过度思考时,可以让孩子尝试转移注意力。比如让孩子去做一些感到放松的事情,或者用笔写下自己的想法,把它们从脑子里"倒出来"。

2. 帮助孩子改变思维模式,清晰自我认知
用苏格拉底式提问破解思维陷阱"有什么证据支持这个想法?","最坏结果发生的概率有多大?"。

在杭州复旦儿童医院的心理咨询室,心理老师通过认知行为疗法(CBT),帮助孩子用"可能性思维"替代"绝对化思维",帮助孩子减少负面思维。

3.编写"情绪日志"
使用"3W记录法":
When(何时):周三数学课后
What(什么感受):胸口发闷,想躲起来
Why(深层需求):需要被肯定
定期整理这些"心理数据",能帮助孩子识别情绪模式,分清可控和不可控因素,比如,自己的努力是可控的,外界的评价,别人怎么想是不可控的。让孩子不要活在他人眼中,不要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

4. 建立"心理断舍离"机制,避免拖延
过度思考导致孩子逃避拖延,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立即行动,不要害怕犯错或是被批评。

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绝不是靠不断纠错和训导完成的,而是靠家长耐心反馈,重复规则和约定,保持孩子热情和动力来实现的。

教会孩子每天清理"心理垃圾",把精力分配给真正重要的事。

制定能量管理清单:
·高耗能事项:反复纠结已发生的事
·中耗能事项:担心未发生的困难
·充能事项:读书、画画、打球、与宠物玩耍

5. 停止设限,活在当下
有时孩子之所以痛苦、烦恼,是在心理上默认了一个"不可跨越"的限制。比如孩子有梦想,但因为不会,毫无头脑,就直接放弃了。

这就是孩子心理上的高度限制,久而久之,但凡遇见一点困难,就会退缩。所以家长不妨养成孩子大胆的习惯,勇敢的冲破禁锢自己的心理囚牢,多给孩子提供机会。

6. 升级"家庭支持系统"
家长要表达客观事实,提出清晰的期待,设立合理目标,并引发孩子思考。比如孩子的作业是9点完成的,离约定好的时间,晚了半小时。不要对孩子说"你怎么总是......天天",可以说"明天怎么样可以按时完成呢?"。

另外,家长要学会接纳不完美,避免将自身的焦虑情绪投射给孩子,鼓励孩子建立积极的社交,定期运动与身体放松,从生理层面减轻压力,提升情绪。

"内耗"都有解药
在儿童青少年出现心理危机之后,家人既可以是拉住他们的一根安全绳,也可能是剪断最后一根安全绳的剪刀,而选择成为前者还是后者,主动权其实掌握在家长的手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