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人如何提升认知(思想力):规律、规则、人心与道、法、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人如何提升认知(思想力):规律、规则、人心与道、法、术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06/20/69033810_1133335785.shtml

在这个充满情绪、欲望和各种假象的世界中,我们要炼就一双看穿真相的火眼金睛,知道风何时起,往哪刮。

《教父》中有句经典的话“一秒钟就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一辈子也看不透本质的人必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我们先不论这一秒钟到底能不能看透本质,也不管一秒看透本质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和厚积薄发,这一秒钟看到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这个本质就是看到了事物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推动力,是事物最本源和最主要的矛盾,用道家的话讲叫“阴阳变化的形态”。

所以什么是认知?

认知就是对事物内核的形态和它变化的根本推动力的认识,是对事物的追根溯源。

看事物要看到根子上,而不是陷入种种表象中,这是人与人思想和洞察力高低的根本区别。

人对世界的认知也就三个方面:

  • 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天道。
  • 对社会规则的认识,地道。
  • 对人心人性的认识,人道。

对天道的认知即是对宇宙和人类社会运行规律的认识和溯源。马斯克运用第一性原理造火箭是对材料和制造技术的溯源,张一鸣利用大数据推荐实现信息找人是对信息分发和传播的溯源。我们设计和制造的每一款产品都要遵循一定的自然原理,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是人类的一大挑战。

当然,混社会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地道和人道。

对地道和人道的认知即是对社会规则和人心变化的溯源。人心有善恶,阴阳,规则自然就有明暗。明规则是大家都能接受的,可以拿出来讲,所以负责包装,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暗规则是基于底层逻辑制定的,按照这个规则行事一般不会错,这叫懂事,但不能说,一说就错。所以这个世界充满了伪装和假象,演员居多,人人怀里都揣着一本《论演员的修养》,你看到的大多数的表象可能都是假的。

能透过假象看到真相就是认知,要洞穿假象就要溯源,看其根本。

看规则的根要看两方面:

  • 一是看规则本身,从利益的角度分析,让大脑灵光起来。看透规则才知道啥时入局,啥时逃局,这是把事情做好的基本功。
  • 二是看定规则的规则,即规则是怎么制定的,为什么要这么定,这叫升维度,让心开窍。比如看赚钱的规则,你要看经济的分配规则,看经济分配的规则,你要看政治的规则,看政治的规则你要看历史的规则,看历史的规则你要看人心的规则。所有所有的一切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字“人心”,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

事物的演化轨迹= 事物天性(规律/内核形态)+外部条件(规则+人心+随机事件)。

比如教员在《矛盾论》中观察社会运转时候,通过找寻其“矛盾变化”来洞察社会的本质形态。通过对社会结构以及各个阶层的分析和研究来认识矛盾的主次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无论社会怎么变化,他都要按照社会的“天性”在变,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大大小小的各种规则构成了它矛盾变化的种种外部动因,而这其中人心是最主要的变量。

既然规则重重,假象纷杂,如何透析规则是我们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两个方面:第一从本源上认识,第二从人性和利益上分析。

人的认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情绪层,没有逻辑,不动脑子,人被各种假象忽悠的晕头转向,别人说什么就跟着起哄。第二层是理性层,有逻辑,能动脑子思考和推理,能利用科学分清基本的真假。第三层是哲学层,能用心洞察这个世界的真相。

如何去洞察真相(相对的),看到本质?得有一套认识世界的方法论。这套方法既能研究自然和宇宙,又适合洞察人类社会大大小小的规则。这就是中国古老智慧的道,法,术。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这套认识论的总体原则就是 上的去,下得来,求的一个通透。

一个基础的认识:事物总是在运动,发展和变化的。关键字是 “形态”,“变化”,“洞察”。

道研究的是这个世界存在的本源形态,是规律,是根本,是万物之天性(本性)。每个人对道的认识程度决定了他思想的高度,思想的高度决定了他看世界的样子,进而决定了他改造世界的能力。

在道的层面是如何看待事物的变化的呢?

《易经》用象术理结合五行八卦64爻来描述事物的变化规律;道家老子用阴阳描述宇宙万物的形态变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道家最顶级的大招就是以“无形”驾驭“有形”,一切有为法都是梦幻泡影,只有“无”最接近真理。教员用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描述事物的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变化。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事物的本质形态,是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方向的关键因素,所谓看问题要抓重点指的就是这个。研究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就看到了事物的奇点以及发展趋势。无论阴阳变化还是矛盾对立统一都体现了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

道是形而上的,太玄妙,不接地气,如果一直玩道会有一种感觉,感觉自己很厉害的样子但遇到事情照样没有头绪,无能为力,仍然不能解决问题。这是因为没有落实到法的层面,我们学东西是要应用的,不是学着玩的。

矛盾论 思维导图

法可以理解为一种思维模型,一种规则,理论,制度等,它是基于道而产生的,它必须有实际应用的载体,应用的领域越广泛,法力越大。比如人心形态在没有起心动念时呈现的致中和状态就是“一”,一动心或贪婪或恐惧,马上就有二元对立的变化。各种兵法,纵横之法,谋略之法,管理之法就是根据人心形态的变化之道而产生的法则。老子的道认为人性无善无恶,人性就是天道,儒家(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所以搞出了仁义之法,法家认为人性本恶,搞出了富国强兵的愚民贫民之法。

用“法”一般要有一种整体观和系统观,有静态的要素,有动态的变化,还有各功能间的因果循环,这是系统思维。系统+结构+因果逻辑(动态)。

系统思维

任何一种法都有漏洞,因为他们是人定的,不是真理,有漏洞就会产生问题,有漏洞也就有攻击,同时也是机会。

道与法都是虚的层面,道是讲规律,具有普遍性,法是讲规则,具有特殊性,都是将具象事物不断地抽象化成独特形态。规律是研究事物存在的本质层,即事物独特的存在形态,是不变的。规则是按照人的需要所设定出来的,是在规律的指导下推导而来,是不断变化的,它本身就在不断演化改进,不同场景用不同的法,法无定法,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矛盾的特殊性。

术就好理解了,就是各种方法和操作技巧,这个是最具体的,也是大众最喜欢学的,容易上手,易学易用见效快,比如混职场36计,快速赚钱100法。术虽好用,但局限性太大,容易被载体和场景所制约,有术无道止于术,术自然不能灵活的运用,换了场景就无法迁移过去,举一反三。经验套路(术)可以去借鉴,但当你情况特殊或者当你走在最前面借无可借的时候,就只能去悟道(哲学层面)来定法了。

道是“无”,不着相的,术是“有”,是着相的,法在中间半着半不着。

《易经》的“易”——“变化”

上面说了“变化”是一个关键字,人的悟性高低的标志之一就是能否用变化的眼光看事物,这也是悟道的关键。所谓的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就是看到高低的变化,虚实的变化,阴阳的变化,矛盾的变化,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时间会显现完全不同的属性,此一时彼一时,这是运用系统思维的基本要求,也是道、法的基本特征。

道,是不断寻根的能力;法,是系统化运作能力;术,是灵活变通的操作能力。万事万物的运行都要遵从规律,没有道的加持,法这个系统就像是无源之水,运行起来必然漏洞百出,无法长久。无论是制度的系统,规则的系统,还是物理功能的闭环系统,统统如此。

人类为什么要追求真理?因为真理代表的是规律,是高维的宇宙,是自然,是一种绝对正确的象征,唯有真理才能带来恒久的力量。天知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人类社会本来按照自然的法则运行的好好的,加入了人心这个不确定因素,就产生了各种规则和假象,接着就是各种问题,然后就拆东墙补西墙。

最后,总结一下

认知就是对这个社会的结构和规则的认识深度,认识的越透彻,就越能看清真相,玩的也就越游刃有余。那怎么认识这个世界,方法论上就要从道、法、术三个层次,要上的去,下的来,这样才能既不虚无又不局限,才能通透。上的去就要有强大的总结和抽象能力,有悟性,由繁入简。下的去手里得有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丰富的实践经验很重要。人提升思想的深度也就两种方法,要么行万里路,要么读万卷书,都是悟道。人生如果处于逆境,感觉能力不够,力不从心,就停下来读书悟道,修炼身心,通透了再去自己的修罗场设法,玩术。如果当下势头正盛,顺风顺水,那就多做事,行万里路,在现实中磨炼,练术定法,以法悟道。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