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尖上又两起摔伤!冬日里如何安全登山、徒步?
太子尖上又两起摔伤!冬日里如何安全登山、徒步?
近日,临安太子尖连续发生多起登山者摔伤事故。随着冬季户外运动热度上升,如何安全登山、徒步成为户外爱好者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具体案例,为大家提供冬季登山的安全指南。
这个冬天,临安太子尖的云瀑、雾凇、雪景火爆全网,吸引许多长三角户外爱好者来徒步、登山、露营打卡,其中不乏户外经验几乎为零的“小白”。
今天上午,又有两名“小白”摔骨折了。
“我们是早上7点多接警的,第一时间就赶赴太子尖施救。”临安狼行公益救援队副队长沈晓斌说,摔伤的是两名富阳小伙,都没有带冬日登山必备的冰爪和登山杖,结果一个小腿骨折,另一个脚踝骨折,他们和消防、公安一起用了2个多小时,把两名伤者抬到了太子尖驿站,目前已经进一步送医治疗。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今年冬天太子尖发生的第一起摔骨折意外了。随着驴友的井喷式增长,摔跤的比例也呈几何倍增长,骨折人数也相应多了 ——
12月8日,一位驴友在雪后爬太子尖,结果不慎摔伤,导致左脚踝骨折,也是救援队抬下山的;
12月13日,另一名杭州徒步爱好者苗先生在太子尖登山过程中不慎滑倒摔伤,导致小腿骨折,无法动弹。昌北派出所值班民警联动龙岗应急消防管理站消防员和临安区狼行公益应急救援队,历时3个半小时,找到伤者并将他抬下山。
昨天上午,记者在太子尖上看到,下坡过程中,摔倒的人不在少数,几乎都是没有佩戴冰爪、登山杖的“小白”,很多人只是热衷于去网红地打卡,丝毫没有户外登山的安全意识。“最白”的是穿板鞋下山的,在太子尖光滑的斜坡上,这几乎等于穿上了“溜冰鞋”,危险系数拉满。
不过,昨天绝大多数人只是小摔,有人摔疼了,干脆一路坐着、踮着下来,为了安全落地,形象、裤子都不要了。但是,随着驴友数量的倍增,千万次摔倒中,摔骨折的几率也必将增加。
近年来,风靡欧美、日韩的“野游”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而临安又是山林资源大区,拥有“长三角”最优质的山林、高山、日出、云海、雪景、雾凇……冬天里如诗如画的“白色浪漫”,更是频频在社交网络上火爆“出圈”,吸引着大量“长三角”旅友奔赴而来,徒步、登山“打卡”。
那么大家要如何在愉快赏景之余,平平安安回家呢?
首先,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冬季登山,请一定配备冰爪和登山杖!
冬季登山,请一定配备冰爪和登山杖!
冬季登山,请一定配备冰爪和登山杖!
仅仅一副一二十块钱的冰爪,就能让你在冰雪天减少95%以上的摔跤,再加上登山杖作支撑,只要小心徒步、登山,对普通人而言,摔跤方面的安全度可有效提升99.9%,甚至更多。
此外,临安山区路面积雪结冰湿滑难走,易发生意外,上下山过程中一定要集中注意力,提高警惕,踩稳每一脚再走下一步,一定要记住慢就是安全。
除了太子尖,在临安“浙西三尖”“天目七尖”等大量山林徒步、登山过程中,其他摔伤、迷路也时有发生,今年11月以来也已发生多起需救援的意外——
11月23日,一对江苏驴友夫妻在徒步吴越古道时发生意外,其中丈夫周先生滑倒摔伤了背部和腰部,无法动弹,昌北派出所等救援人员历时3个半小时,成功用担架将周先生抬至山脚下送医;
同样是11月23日,驴友何先生在徒步攀登童公尖下山途中迷路,昌北派出所联动镇村干部、消防、狼行公益救援队赶赴现场寻找,历时11小时救出精疲力竭、瑟瑟发抖的驴友;
12月7日,一对上海夫妻慕名来到马啸岭环线徒步,因不熟悉路线而在马啸岭迷路,最后只得报警求救。昌化派出所值班民警联动镇村干部、狼行公益救援队历时4小时救出被困夫妻;
12月14日,5男2女7名驴友被困马啸岭,其中一名女子还扭伤了腿,救援人员历时5个多小时找到并成功救出了他们……
在此,临安公安也提醒(同样说给太子尖的登山者听):
1、登山之前,做好规划和准备
冬季严寒、昼短夜长,山区气候复杂多变。出发前要关注天气预报,了解掌握活动地域近三天的准确天气情况,提前规划登山路线,合理安排时间,尽量在天黑前结束行程。
在装备物资方面,必须选择防滑登山鞋,穿着宽松舒适保暖的衣服,并携带登山杖、冰爪、手电等设备,提高行走的稳定性。
2、登山途中,切记量力而行
游玩中,要根据自己的体能和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行程,不盲目追求速度或高度。尽量选择结伴而行,减少独自行动,最好是有经验的向导或专业人士同行。注意警示标识和游览区域提醒提示,避免进入危险区域,发生跌倒、坠落等事故。
3、途中遇险,做到科学求援
登山过程中要保持手机畅通,如果发生受伤、迷路、走散等突发情况需要救助时,第一时间拨打报警电话寻求救援,并尽量待在原地或有明显标志物的地方,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最后提醒:进山赏景,量力而行,三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