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三体》解读之:红岸基地与叶文洁 处于困境的文明该如何脱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三体》解读之:红岸基地与叶文洁 处于困境的文明该如何脱困?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4TV8U4K0543DFAL.html

《三体》作为一部经典的科幻小说,其故事背景和人物塑造都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本文将从红岸基地的设定出发,解读叶文洁这一角色的复杂性,并将其与历史上的欧洲大航海时代进行类比,探讨文明在困境中寻求突破的路径。

三体关键词:红岸基地

我们要解读的第一个三体关键词就是:红岸基地。

三体的故事线,就是从这个叫红岸基地的地方开始的。

在书中,红岸基地的历史背景是刚成立不久新中国,当时中国位于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围堵之下,是新中国建国后国际环境最差的时候。所以,有关部门为了对抗苏联和美国的太空计划,开展了一项绝密的国防工程,代号“红岸”。

红岸的主体是一面巨大的抛物面天线。红岸的目的对外宣称是监听与摧毁敌国卫星等太空目标,实际上是用来寻找地外高智慧文明的。

作为故事重要人物的叶文洁就是在红岸基地工作时,发现太阳能量镜面增益反射效应,可以显著增强红岸基地发射的信号。简单来说,就是把太阳当作一个超级天线,用来放大发射信号。这样比单纯依靠人类自己制造的设备,功率就高出了很多倍。于是,她利用这个发现向宇宙发射了信息,并收到了三体世界的回信。

叶文个本来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但由于目睹父亲叶哲泰被人殴打致死,还经历了母亲揭发父亲,前半生可以说十分不顺。叶哲泰之死就是引发叶文洁走上复仇之路的重要原因。后来读到了《寂静的春天》,更是让叶文洁对人类之恶产生了思考,让她相信人类无法自救。她与三体人联系,就是希望借助人类之外的力量拯救人类。

对人类世界失望的叶文洁,她在西北山区遇到麦克·伊文斯后,向他透露了三体文明的存在。

伊文斯的父亲是一家石油公司的总裁。

在他少年时,父亲公司的油轮由于触礁造成原油泄漏,造成了严重的海洋污染。

目睹这一切的伊文斯冲入海滩拯救落入油污的海鸟,海鸟濒死前的眼神带给伊文斯强烈的震撼。伊文斯产生了拯救人类的想法,还创立了物种共产主义。

当伊文斯从叶文洁那里得到了三体人的信息后,同样对人类世界失望的他出钱出力出资源,建立了地球三体组织。叶文洁还成为了地球三体组织的精神领袖。

为了与三体世界保持联系,他还买了一艘邮轮“审批日号”,这艘邮轮被改造后拥有了与三体世界联系的能力,被称为“第二红岸基地”。

以上就是关于“红岸基地”的信息。有不少三体粉丝甚至还在猜测现实中有没有“红岸基地“的原型,甚至有自媒体博主去探访废旧的国防设施,寻找是否就是红岸基地。不过,你要是在百度地图上搜索”红岸基地“的话,还真的能找到相关的存在。

在现实中,人类为了寻找外星高等智慧的信息,确实设置过类似”红岸基地“的设施。那就是美国的“绿岸基地”——绿湾射电天文望远镜。它高146米,重7700吨,位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坡卡洪塔县,是世界上最大的全天可动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属于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为了保证它工作不受干扰,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还规定,它附近很大一片范围内,禁止无线电发射。

红岸基地的诞生,就是处在困境之中的文明,寻求脱困的自救之举。

处于困境之中,希望寻找外力帮助来脱困,这是脱离困境的常规做法。在欧洲中世纪的时候,欧洲各国的发展遇到不小的困难,崛起的伊斯兰文明掐断了欧洲与东方的贸易路线,让欧洲各国不得不想办法寻求突破。欧洲的探险家们纷纷出海寻找出路。这也促进了后来的大航海时代和地理大发现时代。

历史案例:欧洲是如何开启大航海时代以及建立殖民帝国的

关于文明脱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世纪的欧洲航海家们出海了。

欧洲探险家们出海也是有些客观原因的,首先《马可·波罗游记》的广泛传播,让欧洲人普遍相信遥远的东方是一个遍地是财富的地方。而且欧洲的教会也乐意探险家在探险的过程中将基督教传遍世界。最重要的是,罗盘针、造船技术和地图制图技术的发展,让远洋航行有了基础。 这些欧洲探险家就像中世纪欧洲人的红岸基地一样,越过大洋去寻找新的文明,不过区别在于他们并不是被动地接受,还有主动的征服。

说到欧洲人要越过大洋去开辟海上贸易线路,就不得不提到欧洲人与亚洲更早的贸易互动了。要了解欧亚大陆贸易形式,我们要从一条最古老,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商路说起,那就是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亚大陆的通道。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通过丝路到达欧洲,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的必需品。

可是,欧亚大陆两端的国家距离太远,不能直接进行交易,这就需要一个中间商从中周转协调。于是,地处欧亚大陆板块中间的中东地区,就成了这个中介。中国把丝绸、漆器、茶叶等商品卖给他们,他们留下一小部分自用,其余的再运往欧洲销售,做中间商赚差价。

这就是欧亚大陆板块最简单的贸易模式,中国是卖家,欧洲是买家,中东地区则是中间商。

在这三方中,赚钱的是谁呢?不是卖家,而是中间商。靠着吃差价,那些中东阿拉伯人赚得盆满钵满,逐渐变得富裕起来;而中国虽然赚得少一些,但也一直是赚钱的状态。只有一直在剁手买买买的欧洲国家,坐吃山空,变得越来越穷。

1453年,土耳其的前身奥斯曼帝国攻下了君士坦丁堡,并逐渐控制了丝绸之路的商路。他们把原来的中间商给踢掉了,自己从中国和东南亚进货,然后抬价上百倍卖给欧洲人。结果就是,卖家少赚钱,买家多花钱,利润全到了中间商的口袋。

今天,我们都对中间商赚差价深恶痛绝,当时的欧洲人也是一样的。为了甩开中间商,欧洲人索性把心一横,自己去开辟新的贸易通道。这个举措开启了大航海时代,而首先兴起开辟新航路运动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