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2024各大车企裁员大盘点,销量下滑成主要原因,最高竟然达2300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2024各大车企裁员大盘点,销量下滑成主要原因,最高竟然达2300人

引用
1
来源
1.
https://cheshihao.cheshi.com/news/2642683.html

随着2024年即将结束,各大车企的裁员情况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从极越到特斯拉,从毫末智行到上汽集团,多家车企纷纷传出裁员消息。本文将通过时间倒叙的方式,回顾2024年各家车企的裁员情况,并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极越汽车:36万元债务引发的“倒闭”风波

最近几天,极越汽车的名字频繁出现在全网讨论中。起因是一家传播供应商指责极越拖欠传播供应商款项高达36万元。作为背靠百度和吉利两大国际大厂的极越汽车,竟然因为36万元的债务引发关注,这一消息迅速引爆全网,并成为了此次“倒闭”风波的导火索。

此后,极越汽车被曝出要裁员,或面临无薪留职的情况。一位极越汽车内部的产品经理透露,公司已通知部分员工选择无薪留职,或在12月16日签署“n+1”离职协议。公司表示,如果有钱的话,将在次年2月15日打款。同时,公司已经中断了员工11月份的社保和公积金缴纳,而员工账户中已扣除的社保、公积金及个税未能如期缴纳。

在“倒闭”风波被曝出后,百度和吉利发布联合声明,表示将会在第一时间解决员工社保缴纳、离职员工善后问题;维护用户车辆正常使用、售后和维修保养;推进其他事宜的合理合法解决。

此次事件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今年8月的极越董事会。当时,百度CFO罗戎、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戴庆等高管参加了会议。会上,极越高管除了例行汇报上半年的公司运营情况外,被问到最多的就是极越实现盈利还需要多长时间、多少资金?百度是否还需要给极越投资?面对这一问题,极越CEO夏一平表示,距离盈利还需要两年,至少需要100亿元资金投入才能实现盈利。虽然当时百度高管并未给出直接回应,但现在的现状显然已经反映了当时百度方的态度。

对于极越而言,如今的状况绝对是钱的问题。虽然极越01和极越07两款车型的销量并不算差,但在几乎天价的新产品研发和运营费面前,这些销量显得毫无意义。

通用汽车:降本增效,重组中国业务

早在8月就有关于通用汽车裁员的声音传出,当时通用和上汽还在探讨阶段。12月初,网传通用汽车中国进行了首次大裁员,并涉及多个部门。此次采用“竞聘裁员”模式,其中财务部门将减员三分之一,产品规划部门减员三分之一,而负责智驾的研发团队则被“清零”。至于其余部门也未能幸免,通过竞聘的形式最终裁员名单尚待确定。

虽然官方回应表示,“现在的人员流动根据业务重心的调整都是在合理范围内,并且公司还在招人。”但有消息称“通用汽车计划重组中国业务”。确实,目前通用汽车正在面临销量大幅下滑的挑战。一方面是自身产品力的下降,还有就是近些年自主品牌以及新能源的冲击。要知道在2017年通用汽车在华曾完成400万辆的壮举,而来到2023年则将至210万辆左右,2024年销量更是下降的惨不忍睹。也正是基于销量的下降,在曾经堪称是“大蛋糕”的中国市场,今年前三季度通用汽车在中国却交出了亏损3.47亿美元的成绩,反观完成400万辆的2017年年度利润则是高达20亿美元。

毫末智行:智驾领域竞争激烈

今年11月,多家媒体爆料毫末智行启动了裁员计划,职能部门已裁员约30%甚至近半,将按照“N+1”的标准向被裁员工进行补偿。随后毫末智行方面回应称:“公司正进行正常的组织架构调整。”

毫末智行的前身是长城汽车的智能驾驶部门,于2019年11月从长城汽车独立出来。虽然毫末智行已进行了多轮融资,并在今年上半年还获得了两笔融资,但毫末智行的市场反响仍不如预期般顺利。今年10月份有消息称,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内部暂时叫停了毫末智行的港股IPO计划,虽然这个消息得到了毫末智行董事长张凯的否认。

此次裁员的原因或许与当前智驾领域竞争激烈有关。除了毫末智行,其实早已经有一些公司陷入了困境。同时智驾公司最大的问题在于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多数企业都在处于烧钱阶段。

哪吒汽车:大规模裁员与国资入驻

今年11月,一条关于张勇离职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同时又有媒体报道哪吒汽车开始实施面向全部研发人员的降薪计划。随之而来的就是哪吒汽车启动大规模裁员,据内部人士称此次裁员比例最高或达70%。

据哪吒汽车官方表示,公司正在通过精简业务、聚焦核心、组织优化和薪酬绩效改革等措施,构建更集中高效的组织架构,分部门按业务要求和未来发展需要进行整合。随后就有财经媒体曝出南宁产业投资集团已经与合众汽车(哪吒)达成战略合作,前者将提供供应链金融支持,帮助哪吒汽车统筹、组织在南宁基地的原材料采购、生产、物流,KD件出口等业务。而此前的传言也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国资入驻集团内部重整也就说得通了。

捷豹路虎:裁员超50%,降级留任

据国内媒体报道,捷豹路虎联合市场营销与售后服务机构(IMSS)进行大规模裁员,裁员比例超过50%。市场部(奇瑞捷豹路虎)高级经理以上几乎都被裁,约3个VP、多位高级经理,而留下的高级经理均接受了降级。捷豹路虎方面回应,“近期确实在华启动一系列运营模式及组织架构的转型举措,目的是提升组织竞争力,并加速推进‘重塑未来’全球战略落地,以及全新合资模式的顺利开展。”而对于吃瓜用户比较关注的补偿信息,有前捷豹路虎员工表示是‘N+3’赔偿大礼包。

北京现代:销量下滑引发裁员

今年9月,有媒体爆料北京现代计划分为二批次进行人员优化,第一批将在今年11月左右结束,第二批将在明年2月前完成,涉及员工约占北京现代员工总数的30%。

对此北京现代方面回应,“不存在分批裁员的说法;不存在多少百分比的说法;另外,每个公司每年都会正常根据绩效对员工进行考核,当然我们也在同步引进青年人才,2024年目标招收100人以上。”

北京现代目前面临的问题就是由销量问题引发而来。北京现代曾在2023年底出售了位于重庆的工厂,其最大原因就是由于销量下滑导致产线停摆。而2024年北京现代的销量甚至难以达到20万辆的水平。显然自萨德事件后,北京现代由于产品力以及自主品牌、新能源冲击之下,目前的在售产品难以招架。2025年北京现代将会全面实现电动智能化转型,或许接下来的两年将为成为决定北京现代“生死”的两年。

大众汽车:降本增效,三年降本20%

今年9月,有媒体曝出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CEO贝瑞德正在牵头进行分阶段裁员,预计集团层面将裁减数百名员工。据悉这也是集团方面“KI 10”绩效项目的一部分。大众汽车集团向旗下所有公司提出该项目实施目标:与2023年相比,未来三年将实现降本20%,包括固定成本和人员成本。

同时大众中国方面回应称,该企业正持续提升各部门及项目的效率、优化成本。根据实际情况,相关措施也涉及直接人力成本及包括行政管理开支、差旅费及培训成本等在内的间接人力成本。

大众此次的降本增原因,也离不开销量的原因。截至目前大众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在7%左右。在销量增长的阶段问题往往不容易暴露,一旦销量开始出现下滑,问题则开始显现。

东风本田:裁员2000人,员工排队“争取”裁员名额

东风本田是今年被传出裁员量级较大的车企之一,据网上信息曝出预计影响的员工数量或将达到2000人,裁员补偿方案则为“N+2+1”的模式。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居然还出现了排队“争取”裁员名额的现象。而东风本田官方回应为“为保证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加速电动化转型,东风本田针对生产领域进一步提升人员效能。本次人员优化为企业战略转型的阶段性调整,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充分考虑员工意愿,并依法依规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

真实的原因还是离不开销量。在2024年东风本田销量下滑明显,累计终端销量同比下滑接近30%。同时销量下滑还会导致产能的减少,减产则由意味着工厂产线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停工,就像是多米诺骨牌一样产生连锁反应。

极星科技:成都工厂关停引发裁员

今年7月消息,极星科技(中国)将于9月底前裁员约 30%,其中供应端员工受影响最大,这与极星成都工厂关停有着密切联系。由于极星汽车生产转至极星重庆工厂、吉利工厂,同时目前极星正在筹备南京新总部,公司将于南京设立集研发中心、运营中心、采购中心、销售中心、交付中心于一体的总部项目,新总部的筹备涉及组织架构调整,团队迁移,及部分相关人员变动。

广汽本田:2300人主动离职,超预期引发后续开放

在今年6月,广汽本田启动了以主动离职为主要方式的大规模裁员。据当时的媒体报道赔偿或达到N+2+1.8,甚至出现了积极争取被裁名额的现象。据报道称当时广本已经离开2300人,最初广汽本田只计划900个名额由员工主动离职,还有超过1000个名额被动裁员,但意识到员工报名积极性超出预期后,广本选择后续直接开放。

早在2023年12月就有消息称广汽本田进行了裁员。出现这样的情况与广汽本田下量持续下滑有着绝对关系。在2023年广汽本田的产能利用率为84.57%,而在2022年这个数字则为100%。至于2024年这个数字或还将下滑。

理想汽车:智驾部门裁员结束,转向无图城市NOA量产

在今年4月理想汽车曾被曝出针对公司框架进行调整。而在5月理想汽车智能驾驶副总裁郎咸朋曾召开部门全员会时曾表示智驾部门裁员已经结束,同时表示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是让无图城市NOA量产,并逐步代替有图方案。

理想汽车从上到下的压力不小。同时在理想汽车2024年一季度财报中,费用支出这一项上,理想汽车今年一季度在研发上投入30亿元,同比增长64.6%,主要就是用于智能驾驶、辅助驾驶以及主被动安全技术。

特斯拉:全球裁员超10%,国内取消所有应届生offer

今年4月,特斯拉公司被曝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裁员,比例超过 10%。同时特斯拉在国内取消了所有应届毕业生的 offer,部分被特斯拉毁约应届生职员也在社交平台上表达了不满。特斯拉统一提供一个月底薪赔偿,但在春招即将结束的时间点,再去找工作的难度很大。据有关媒体报道,马斯克希望特斯拉裁员 20%,与季度汽车交付量降幅匹配。

上汽集团:品牌调整引发裁员

今年3月,因急需降本和品牌调整,上汽集团被曝出正在实施裁员计划,从安亭总部到临港工厂的均有涉及,而飞凡本部员工被列为了首批,预计将会裁员 70% 以上。同时对于躲过本轮裁员的员工,还会面临降薪。当时还有消息表示上汽已经放弃飞凡这个品牌了。而就在今年11月初就传来了荣威与飞凡品牌合并的消息。对于不少厂商而言,垄余品牌合并已经开始,降本增效、提振销量成为了主要目的。

从以上发生在今年国内车企的部分人事调整行为中,不难发现其实大多的原因都来自于销量表现不佳。随着近两年汽车市场大打价格战,不少车企的销量不错,但利润却逐步下降。所有车企都在面临着“变革”所带来的挑战与压力。2025年注定又是不平凡的一年,希望汽车市场能够都越来越好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