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寻踪⑦ | 剑门关北望,一段金戈铁马的历史
蜀道寻踪⑦ | 剑门关北望,一段金戈铁马的历史
剑门关,这座位于四川剑阁县的雄关,不仅是蜀道的重要节点,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从古至今,剑门关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从军事要塞到文化象征,再到如今的旅游胜地,它以独特的方式诉说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蜀道锁钥剑门关。
剑门关开,蜀道通
从剑阁县出发向北,汉中平原如河西走廊般狭长。继续向北,汉中盆地通往关中盆地的古道有褒斜道、故道(陈仓道、嘉陵道)、傥骆道、子午道四条。褒斜道是四道中开辟时间早、使用时间长的重要驿道,我的目标就是褒斜道。
沿着高速公路,我绕过汉中市区,直接到了褒斜道南端的褒谷口,车过一座跨褒水的大桥后,桥头耸立着一垛新修的城池,冠有“褒城”大字。顺城根沿褒河向上,便是褒谷口,是褒斜道的南入口。这个建在大山脚下、劲水旁边的通道受制于山和水的要挟,一下就让人感觉到了通行的局促。
河谷限制了我的想象空间,一打听,这里正是褒姒的故乡。褒姒就是烽火戏诸侯的高冷妹子,她让一代国君变成了“狼来了”的孩子,失信兵败,西周遂亡。
西周在秦岭以北。而褒姒所在的褒国,系褒氏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分封建立的诸侯国,在秦岭以南,历经夏、商、周三朝,是汉中最早政权。褒姒从秦岭以南到了秦岭以北的周幽王身边,说明早在西周,秦岭南北就相通了。褒城位于褒谷口的现实,说明蜀道北段的褒斜道,早于秦惠文王时期五丁打开蜀道南段金牛道之前就通了——也就是金牛道上的剑门关打通之前,蜀道北段已经打开了。
正是带着这个发现,我对“褒城”顿时产生了兴趣,毕竟这是褒国现存遗址之一。我立即从城门洞进去,发现并没有我想象的繁华与威严,而是一个普通的水泥楼道。
我爬上城楼,这也仅是一个貌似城垛的围墙,围墙外就是大桥和刚才停车的位置,里面两米开外就是普通的山坡地。褒国雄踞秦岭以南,现如今仅见一个普通的村庄。问了当地居民,说1958年前,这里仍为褒城县治所在地。现为褒城镇,镇政府在对面。
秦岭之高,水却能穿之。渭河向南有斜水;汉水向北有褒水,两水止于太白县五里坡(衙岭山)南北,而五里坡从北向南仅是一道较平缓的坡,沿斜水系而来的人也能轻松翻过五里坡进入褒水水系——只是秦国为了伐蜀,首次把古道扩修成便于军事通行的栈道而已。秦惠文王派司马错等人灭蜀之时,褒斜道已经准备好了。
蜀道北段敞开后,蜀道南段何时开通的呢?据记载,秦惠文王时期,巴与蜀交恶,迁怒苴国,苴求秦援。司马错力主伐蜀。《史记》云:“秦欲伐蜀,尚不知道,乃作五石牛以金道尾下,言罢粪金,以遗蜀,蜀负力而贪,使武丁开道行之,秦国使张仪、司马错寻路伐蜀”。这样,剑门关因金牛过境而打开,剑门关开,金牛道成,蜀道南北段皆通。
古蜀道剑门蜀道之拦马墙段。剑阁县委宣传部供图
剑门关立,蜀道险
三国蜀汉时期,诸葛亮在剑门关隘处修筑关楼,使其成为军事要塞,蜀道由通又变险。
诸葛亮为什么要垒石立关?这还得从刘备说起。刘备是汉室后裔,少年以织席贩屦为业,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后,有了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小目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出的“隆中对”策——“先取荆州为根基,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兴复汉室’”。可惜,刘备兵败夷陵,病逝于白帝城。大业未果,只匆匆托孤托国于诸葛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评》:“其举国托孤於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盛赞刘备托付 诸 葛 亮 是“ 古 今 之 盛轨”,殊不知刘备是把“兴复汉室”的重担放在了诸葛亮肩上——诸葛亮得赓续“图取中原”,同时还得带上一个“扶不起的刘阿斗”这个负能量。
诸葛亮要在蜀道立关,给刘禅锁下安全的大后方。这样,刘禅在剑门关挡下的襁褓中很安逸,最后还来个乐不思蜀,会生活,会伪装。
诸葛亮受命于危难,平定了南方叛乱,便发布《出师表》檄文,和赵云率军进驻汉中,然后把剑门关一锁,心无旁骛地为正式进攻曹魏做准备。“关”对诸葛亮很重要,出关可战,闭关可守。诸葛亮按照这种“剑门关战略思想”,欲在六盘山下建新关——依托祁山和六盘山建“第二个剑门关”屏障。
诸葛亮一伐子午谷之计,首战告捷,得陇右三郡,更得身后托付之人魏国天水守将姜维,便运筹依托祁山及其北端六盘山建关,出可战关中,入可守陇中。
只可惜马谡失守街亭。前些年,我自驾天水前往太白山的路途中,专门下连霍高速,跟导航到了“街亭”,看到远山有数座庙宇,便以为是当年马谡守的孤山。我穿街走巷,这里的老乡对史实均不知晓。唉,如果街亭真实存在,诸葛亮不会主动暴露于五丈原。
诸葛亮蜀道北段那么多通道不走,偏六出祁山。除了“隔山用兵”的思路,还有“闭关蓄能”的考量。因为诸葛亮闭剑门关,富庶的成都平原得以年年粮草丰收;入驻汉中后,诸葛亮利用屯垦制将粮草中心移到汉中平原,诸葛亮六出祁山更是在寻找第三个草料场——开垦陇中,因为陇中(狭义陇右、广义陇西)是一个新生代的凹陷盆地,是诸葛亮下一个粮草北移的理想地。接下来二伐,出兵陈仓道。四伐再战祁山,以木牛运粮,在上邽发生“麦田”保护战。五伐挥师渭水,五丈原扎营后,便开始在渭滨生产粮食。只惋惜诸葛亮积劳成疾,营中病逝。
诸葛亮死后,他在剑门关垒石防御的功效凸显。姜维按遗训,秘不发丧,从容撤退。当魏军打上门来,姜维在剑门关守关,威震三国。如今的剑门关还有姜维石像、衣冠冢和祠堂等,是姜维把剑门关的军事价值发挥到了极致。
事实证明,诸葛亮立剑门关,确给蜀地换来了平安。后世,包括杨坚防乱改关道、倚天险玄宗颁诏等都体现了剑门关的军事价值。唐朝李白写下《蜀道难》,特别指出“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以,一经设关,剑门关从此便成了蜀道上一个绕不过的存在,剑门关立关,让蜀道又变“难”了。
剑门关盛,蜀道福
如今的剑门关已被打造成了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兴盛不已。蜀道通之后,中原先进文化不断传入西南地区。蜀道剑门关作为文化通道,自然留下众多的不朽诗篇:李白的《蜀道难》,柳宗元的《剑门铭并序》,杜甫的《剑门》,张载的《剑阁铭》……
剑门关成为旅游胜地后,开始全面赋能蜀道文化。例如《蜀道难》里有“西当太白有鸟道”,蜀道之傥骆道最靠近秦岭主峰太白山,太白山里确有鸟道,并有题刻,我亲自去看过。剑门关景区的鸟道是景区的当家花旦,并在百度里占据了绝对的搜索地位。
如今,剑门关的旅游兴旺,正是蜀道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沿途人民的福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