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大撤退:二战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
敦刻尔克大撤退:二战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
敦刻尔克大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发生在1940年5月26日至6月4日。在这次行动中,英国成功从敦刻尔克撤出了33.8万名盟军士兵,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
撤退背景
1940年5月10日,德国发动了针对西欧的闪电战。德军兵分A、B、C三个集团军群,以B集团军群的伞兵部队和突击队为主力,迅速攻占荷兰、比利时等国的重要防御工事。与此同时,A集团军群的7个装甲师仅用三天时间就穿越阿登山区,于5月13日突破马斯河防线,切断了英法联军与法国中央部队的联系。
德军将领古德里安指挥的第19装甲军随后转向英吉利海峡,于5月20日抵达阿尔布维附近的海边,并继续北上,包围了布伦加来等重要港口。至5月24日,40万英法联军被逼退至敦刻尔克地区,陷入德军的包围圈。
撤退过程
就在德军准备发起最后攻击之际,希特勒于5月24日晚下达了一道令人费解的命令——“停止前进”。这一命令给了英法联军宝贵的喘息机会。5月26日,英国启动了代号为“发电机”的撤退计划,动员了850多艘各种类型的船只前往敦刻尔克海域。
从5月26日下午6时27分到6月4日下午2时23分,经过九个昼夜的奋战,共成功撤出33.8万名盟军官兵,其中英国远征军22.4万人。英国空军出动2739架次战斗机进行空中掩护,击落德机约140架,自身损失106架飞机。
撤退结果
虽然敦刻尔克大撤退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力,但英国派驻法国的远征军的所有重型装备都丢弃在欧洲大陆上,造成英国本土地面防卫发生严重的问题。此次撤离,意味着欧洲大陆落入法西斯势力之手。
历史评价
敦刻尔克大撤退虽然是一次被迫的撤退行动,但为盟军保存了日后反攻的主力,为最终击败德意日法西斯奠定了基础。丘吉尔在6月4日向议会报告时指出:“我们挫败了德国消灭远征军的企图,这次撤退将孕育着胜利!”英国著名军事历史学家亨利·莫尔更是将敦刻尔克视为欧洲光复和德国失败的起点。
美国军事历史学家将敦刻尔克撤退列为二战最著名战役之首。纳粹德国陆军上将蒂佩尔斯基在战后也承认:“英国人完全有理由为他们完成的事业感到自豪!”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建起了一座纪念碑,以纪念在这场史诗般的大撤退中英勇献身的英法联军阵亡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