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出16马赫斜爆震发动机,或用于下一代战机
中国造出16马赫斜爆震发动机,或用于下一代战机
2025年初,中国在高超音速发动机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制出一台由普通航空煤油驱动的斜爆震发动机,最高速度达到惊人的16马赫(约20000公里/小时)。这一突破不仅可能重新定义航空和航天旅行的"终极速度",还可能为下一代战机带来革命性变化。
时速2万公里的威慑力
中国的这场科技突破,得益于一台由普通航空煤油驱动的斜爆震发动机,最高速度达到惊人的16马赫,相当于20000公里的时速!在这一瞬间,高超音速推进领域似乎正迎来一个新时代——中国有可能重新定义航空和航天旅行的"终极速度"。
如果单看16马赫这个数字,可能还不够形象——设想一下,从上海到洛杉矶,只要短短30分钟;而在亚太地区,15分钟就能"一网打尽";甚至航母战斗群的防御半径得加大到2000公里以上才能勉强应对。
更别提,它的红外信号降低了90%,美国的SBIRS预警卫星只剩下20秒的探测窗口,现有的拦截系统几乎无从下手。
可以说,从地球的这头到那头,现在只需半个小时,如果中国能成功把这项技术装备到下一代战机上,军事优势将前所未有地被放大。
中国悄无声息冲顶世界第一
还有更震撼的,"双轨兼容"特性:这种发动机不仅可用于升级版的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还能成为空天飞机的动力"心脏",助力实现"1小时全球抵达"战略。
当然,这也让美国的导弹防御局局长希尔暗自焦虑,因为现有的‘萨德’‘标准-3’系统对于这种目标,基本就是"束手无策"。
值得一提的是,据香港《南华早报》称,这回,中国科学家们的灵感来源于波音公司的氦泄漏事件。大家都明白,在高马赫数飞行条件下,斜爆轰发动机热力学循环效率高,燃烧室长度短,这也正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难点所在。
通过波音这个契机,中国科学家巧妙地将RP-3航空煤油作为燃料,通过一系列高科技手段解决了多年来困扰工程师的"燃料点火延迟"问题。最终使得我国在高超音速技术领域冲顶世界第一。
发动机或用于下一代战机
除此之外,此次突破还有另外一大亮点,即这台斜爆轰发动机是在北京的JF-12激波风洞里完成实验的。
期间,风洞传递出来的数据也相当漂亮:斜爆轰发动机燃烧速率要比传统的超音速冲压发动机快1000倍,且能够在6马赫至16马赫的速度区间内游刃有余地运行。
那么,我们不妨大胆预测,当它被用于军事时,将催生出新一代的高超音速导弹、无人机甚至轰炸机,乃至下一代战机。这些装备不仅拥有超长射程,还将具备低运营成本,为解放军在未来的军事对抗中增添巨大的优势。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目前研究者们仍需深挖RP-3航空煤油在爆炸燃烧过程中的特性,并设计出更优的凸起配置,以最大化提高发动机的实际飞行效率。这意味着科学家们还有相当多的"硬骨头"要啃。
但可以预见,一旦这些挑战被逐一破解,中国将在高超音速领域实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