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是否存在未遂、中止和预备情形
过失犯罪是否存在未遂、中止和预备情形
在刑法理论中,过失犯罪是本应预见行为危害结果却因疏忽未预见,或已预见却轻信能避免而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犯罪,且以危害结果实际产生才构成犯罪。未遂针对故意犯罪,指已实施犯罪因意志外原因未达成目的。因过失犯罪以危害结果出现为前提,不存在着手未得逞过程,所以不存在未遂情况。
一、过失犯罪存在未遂吗
在刑法理论范畴内,过失犯罪指的是本应预见到自身行为可能会引发危害社会的结果,却因疏忽大意而未能预见,或者已经预见却轻信能够避免,进而导致这种结果发生的犯罪行为。并且,过失犯罪只有在危害结果实际产生时才会构成犯罪,倘若未发生危害结果,就不构成过失犯罪。未遂这一概念是针对故意犯罪而言的,它指的是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行为,但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之外的原因而未能达成犯罪目的的犯罪停止形态。由于过失犯罪的成立是以危害结果的出现为基础的,不存在像故意犯罪那样存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却未得逞的过程,所以过失犯罪不存在未遂这种情况。
二、过失犯罪是否有中止和预备情形
过失犯罪不存在中止和预备情形。
从犯罪中止来看,根据《刑法》规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其前提是行为人主观上有故意犯罪的意图,并且基于自身意志做出放弃犯罪或防止结果发生的行为。而过失犯罪中,行为人主观上并没有犯罪故意,不存在主动放弃犯罪意图的基础,所以不符合犯罪中止构成要件。
就犯罪预备而言,它是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同样是基于故意犯罪的目的而实施的一系列行为。过失犯罪并非行为人积极追求或放任危害结果发生,没有为犯罪做准备的主观故意和相应行为,所以也不存在犯罪预备状态。因此,过失犯罪不存在中止和预备情形。
三、过失犯罪是否有中止的情形
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中止的情形。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是故意犯罪里的未完成形态。而过失犯罪,行为人主观上不存在故意追求或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其往往是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而导致危害结果。
由于过失犯罪的构成以实际发生危害结果为前提,不存在行为人基于主观故意去实施犯罪并中途主动放弃或防止结果发生的情况。比如交通肇事罪,是因行为人过失引发交通事故致损害后果,不存在像故意犯罪那样在实施过程中主动放弃犯罪行为以成立中止的可能性。所以,从犯罪构成和本质特征来看,过失犯罪没有中止情形。
当探讨过失犯罪存在未遂吗这一问题时,我们会发现其背后还有不少值得深入思考之处。过失犯罪不仅不存在未遂形态,与之紧密相关的还有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以及与故意犯罪未遂的区别。过失犯罪是由于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那么在实际判定中,如何精准界定疏忽大意与轻信能够避免的情形?如果您对过失犯罪的这些相关要点存在疑问,不用烦恼,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