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父无君的直臣!”嘉靖帝信仰的君父理论
“无父无君的直臣!”嘉靖帝信仰的君父理论
熟悉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的朋友们,一定会记得一句非常经典的台词:嘉靖皇帝满腔怒火地质问牢狱中的海瑞:“独你是忠臣、良臣、贤臣?!” “臣只是直臣!” “无父无君的直臣!”
电视剧里,嘉靖皇帝是一个不干正事,刚愎自用的皇帝形象,而以严嵩,徐阶为首的大臣们,以及司礼监太监吕芳等人,则唯唯诺诺,丝毫不敢去顶撞皇帝,哪怕是皇帝做的再不好,也不敢有任何谏言。
造成这一畸形政治局面的原因,则是因为嘉靖皇帝继位初期的“大礼议”事件。 这本尤淑君写的《大礼议:嘉靖帝的礼制改革与皇权重塑》,通过详实的史料,独特的视角,将“大礼议”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所造成的影响进行详细阐述,通过君臣之间的激烈博弈,研究嘉靖初期的明朝政治文化。
明武宗驾崩时,既没有子嗣,也没有兄弟。大臣们只能追溯到孝宗皇帝的兄弟们的子嗣,来立新君。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嘉靖得以登基为帝。
然而,围绕着嘉靖是以什么身份登基的问题,嘉靖与大臣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大臣们认为,嘉靖应该被“过继”给孝宗皇帝,认孝宗为父,以皇太子的身份登基;而嘉靖本人则坚持以宗王的身份登基,不认可大臣们把自己的父亲给换掉。“大礼议”事件的序幕就此拉开。
在经过无休无止地争吵与拉扯后,君臣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最终爆发了“左顺门事件”:180多个大臣被仗刑,17人被直接打死。“左顺门事件”也被称为打断了明朝文人的脊梁骨,可见恶劣之深。
嘉靖皇帝通过皇权强行取得了“大礼议”的胜利,成功追封了他的父亲皇帝名号,并撰写《实录》,《明伦大典》。在伦理纲常上,嘉靖下了很大的力气去变革,建立世庙,更改祭祀,最终如愿将自己父亲的灵位送进了太庙。
不得不说,嘉靖的确对得起自己的父母,“君父”一次,成为他不可动摇的底线和逆鳞。然而,也正因如此,他变得越来越偏执,认为“君父”哪怕再有错,也不能说,因此他不接受任何谏言,对于指责他的大臣,嘉靖非打即杀,群臣不敢不服从。同时,嘉靖的这样做派,也为明朝中后期的衰败,埋下了伏笔。
这就是他为什么要骂海瑞是“无父无君的直臣”的原因。
“大礼议”是个非常复杂而又漫长的历史事件,作者的描述非常细致而又具体,通过这些具体的事件,分析了嘉靖皇权重塑,继统不继嗣的理论。从权力之争,到天理人情之辩,嘉靖逐渐走向极端。如果,你对明朝嘉靖时期的历史感兴趣,不妨读一下这本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