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是什么?HIIT入门新手需注意6个训练重点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是什么?HIIT入门新手需注意6个训练重点
HIIT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是什么?HIIT应该如何做?经常有人讲,做十分钟可以等于跑步半小时那么厉害,到底如何才是真正的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跟Tabata又有分别吗?HIIT背后的训练原理又是怎样的?你认为自己正在做HIIT?又真的做对了吗?
什么是HIIT?
首先需要澄清一个概念,HIIT是一种训练模式,并不是指定的训练时间或动作,所以并没有一个餐单是可以对每人都有相同效果的。至于什么是HIIT呢?HIIT本身是为专业运动员而研究的训练模式,着重提升运动表现,不过有研究发现这个训练模式相对于一般带氧训练,用相对少的时间就可以达到相同效果,而且更有后燃效应,声称运动后,坐著也可以消脂。都市人生活忙碌,针对著省时有效率,HIIT近年才大行其道。
Q:HIIT与Tabata有什么分别?
A:
HIIT(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简称HIIT)是高强度间歇训练,而TABATA(Tabata Training)是间歇训练,两者的分别在于HIIT在短时间进行高强度爆发性运动,在训练与休息时间之间,运动时间较少,而休息时间较长,比例为1:3,最大心率为85-100%之间;而TABATA却采用更严格的规定,例如是运动20秒休息10秒的训练模式,需要的心率及最大摄氧量(VO2 MAX)要达到170%,所以TABATA的要求更难是一般人做得到。
HIIT入门初学者有什么要注意?
如果一直缺乏运动经验,实在不宜在一开始的阶段就把HIIT加入训练餐单之中,毕竟HIIT是一个比较进阶的训练模式。多关节的运动对初学者而言,一来不易掌握,跟不上会容易带来挫败感,减低对运动的兴趣,二来容易因为姿势不正确或肌肉不够强度去一下接受训练而受伤,更加得不偿失。因此建议,接触HIIT之前,最起码应该有运动习惯作为基础,例如一般带氧训练,或哑铃训练。另外每次训练之前,亦可以先加入10至15分钟热身运动以适应强度和降低受伤风险。
Q:HIIT应该一周进行几次?
A:
HIIT训练每周进行约三次的训练,每次20分钟的效果,已经非常足够。
HIIT训练重点是什么?
HIIT重点就在于“高强度”和“间歇”这两个部分。高强度的定义并不单单是有辛苦的感觉,因为辛苦太过于主观,鲜有运动者和持续运动者对相同强度的运动已经有不同反应,所以高强度的定义应该有一个客观准则如心率或摄氧量,而以心率量度的话,必须要有最大心率的百分之八十或以上才可以定义为“高强度”的训练。
HIIT训练方法
而训练至休息的时间则不多于一分钟,总训练时间亦不宜多于三十分钟。目的是短时间内在尽可不消耗肌肉的情况下,利用无氧运动如冲刺或多关节肌肉训练动作如掌上压,深蹲等去把心率提升到最大心率的80%或以上。
HIIT训练推荐——波比跳
波比跳(Burpee)能够用到全身将近七成的肌肉,可以提高心率,也可以提升爆发力与敏捷,肌力及耐力都一样可以训练得到,非常适合作为有氧运动或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的一部分。
HIIT训练推荐——弓箭步
另一种比深蹲更有效的训练,就是弓箭步(Lunge),可以强化下肢和核心肌肉,无论在跑步、举重和其他运动中带来更好的爆发力及稳定性。
HIIT的休息时间是多少?
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而“间歇”则代表这个训练循环运动与运动之间必须有休息时间,所谓休息,可以是完全静止的passive rest,也可以是运动强度较低的active rest,目的都是令身体稍为休息然后再作另一高强训练循环。至于休息时间则无限制,一般来说为运动时间的三至四倍时间。
HIIT应该做哪些训练?
原则上越多大肌肉参与的多关节和连续性运动,如胸肌,背肌和腿部,较容易于短时间提升心率,所以很多时会见到HIIT的训练餐单中,会有波比跳、掌上压、跳跃或深蹲的动,这些都比较容易提升心率至训练范围。
至于平板支撑,卷腹或二头肌弯举等的运动,作为active rest未尝不可,但如果单单做这些动作已经令你达至最大心率八成以上,建议去做个身体检查更为妥当。
HIIT心率才是重点
而很多教学会安排,每个循环每个动作做多少次数。正如在文章开端所讲,每人体能程度不一,固定一个时间内的次数的训练并不适当,要是未能达到有效心率范围,反而妨碍了训练进度。与其限制住次数,建议在限时间内,不要理会次数,尽全力做最多数量,又或者尽可能减少休息时间,务求在训练过程中,以最大心率80%为下限,否则这只是循环训练(Circuit training),而不能算是HI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