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上博讲坛第四季第10期:古陶瓷修复的前世今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上博讲坛第四季第10期:古陶瓷修复的前世今生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35322

上海博物馆与新民晚报联合打造的公益文化品牌——“上博讲坛”,是一个汇聚上博英才、文博大家的文化传播平台。

古陶瓷修复的前世今生

古陶瓷修复技艺因何而生

陶瓷作为一种较为稳定的无机类文物,其修复技艺的诞生往往是为恢复其实用价值而诞生的。陶瓷类文物的病害一般以外力作用为主要原因,如砸、摔、埋葬坍塌等,少部分因环境侵害所致,如海水侵蚀、土壤对陶质文物的侵蚀。

外力作用较为常见的案例为官窑瓷器的烧制,对于稍有瑕疵的陶瓷进行砸毁,直至烧出可以送至御用的瓷器,景德镇御窑厂出土碎片的主要由来;因环境侵害造成的瓷器病害的案例为长江口二号出水瓷,由于埋葬环境的含盐浓度高于瓷器本身,致使盐分进入低浓度的瓷胎孔隙中,出水后因环境变化产生盐析,从而对瓷器表面纹饰与瓷器本身的稳定性产生消极影响。

古陶瓷修复技艺便是基于这些情况,为恢复陶瓷类文物原本价值而诞生的传统技艺。

历史上所存在的古陶瓷修复技艺

回望历史,早在陶器烧造的早期,先祖们已经在琢磨陶器修补技术了。

  • 穿孔连缀修复:上海博物馆藏新石器时代广富林遗址出土的陶器,盖有穿孔连缀修复痕迹,有机连接物已消失。
  • 金属薄片修补:随着时间发展时代进步,修补陶瓷的技术趋向成熟。据资料记载,宋元时期有用金属薄片修补陶瓷,也有因为口沿有磕碰缺损做金属镶嵌,这些都属于陶瓷器修补范畴,其中最著名的马蝗绊青瓷茶碗,这件茶碗施加有六个铁锔钉。上海博物馆藏清乾隆粉彩大天球瓶也经历过锔钉修复。

中西方修复理念对古陶瓷修复技艺的影响

随着时间推移,中西方进一步交流,新材料被运用到陶瓷修复中。文物修复中如何继承传统的修复方法,结合现代先进的工艺、材料,先进的设备对文物加以修复和保护,使破损的文物在保留必要历史信息的同时又修复再现历史风貌,提高其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是文物修复师需要思索和探寻的。

古陶瓷修复技艺的修复类型

古陶瓷修复类型一般分为四种:考古修复、可鉴别修复、美术陈列修复、完美修复。

  • 考古修复:将缺损用白色石膏补缺标识。多用于破损严重或时代久远的陶器为主。
  • 美术陈列修复:主要修复一些较完整、历史艺术价值较高、或相对年代近些的明清瓷。
  • 完美修复:和美术陈列修复为同一概念,也为一些社会需求较高的商业行为服务。
  • 可鉴别修复:欧洲一些博物馆提倡更真实的展示方法,有些破损的瓷器会介于考古修复和美术陈列修复之间,冲线和缺损做接近色的修饰和掩盖,尽量不遮盖到原件,应属于可鉴别修复的范畴。

古陶瓷修复技艺步骤

古陶瓷修复技艺共分为五个步骤:拆洗清洁、粘接复原、补缺完整、打磨平整、做色上釉。

  • 拆洗清洁:一般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从文物安全的角度出发,物理方法一般优于化学方法。
  • 粘接复原:粘接是古陶瓷修复技艺中使破碎瓷片恢复立体状态的重要一步,粘接效果的平整与否对修复的整体效果影响深远。
  • 补缺完整:利用补缺材料对缺失部分进行填充,恢复其完整性和稳定性。
  • 打磨平整:利用打磨工具对修补部分进行调整,为最后的做色上釉打下基础。
  • 做色上釉:通过不同的技法和形式,最终恢复其外观和视觉上的完整性,上一部分提及的修复类型也是在这一步骤中开始出现区分。

古陶瓷修复技艺非遗项目介绍与作品阐释

通过具体的陶瓷修复作品照片的前后对比的展示,使观众对于修复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并从非遗传承的角度阐释古陶瓷修复技艺并不是仅仅停留在修碗补碗的刻板印象中,而是怀揣着对于文物的敬畏,对于中国审美、中国文化的尊敬而不断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的非遗传统技艺。

修复前

修复后

主讲人简介

杨蕴,上海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专业从事文物修复工作。2018年在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荣获第一名。2022年参加《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陶瓷组》的标准制定工作。作为组长带领上博团队在2021年正式取得“古陶瓷修复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4年2月19日进入文旅部公示的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之列。2024年六月出版《古陶瓷保护与修复基础》本科教材。2021年主持的“青龙镇出土文物修复”荣获国家十佳文物修复项目优秀奖。2021年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博物馆收藏与保护章节撰写“古陶瓷修复技艺”分条目。发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青花绣墩的考古修复新方法研究》《3D打印技术在北宋越窑青釉执壶保护修复中的应用》《一件“宣德”款青花碗的修复》等论文十几篇。

本文原文来自上海博物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