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灵巧,娃聪明
手灵巧,娃聪明
“心灵手巧”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聪明能干。其实,它还有另外一层含义——“手巧”者“心灵”,也就是说,手指灵活的人更聪明。研究发现,从小训练孩子的手有助刺激大脑发育,开发智力。从出生开始,推荐大家带孩子常玩以下几个游戏。
0-6月龄:用不同质地的“毛巾”擦手
很多人觉得给孩子用的毛巾越柔软越好,事实并非如此。经常用不同质地的“毛巾”给孩子擦手,比如纯棉手帕、纱布巾、丝绸、纸巾等,多让他摸摸,感受不同质地的触觉,有助大脑发育。
1-3月龄:玩摇铃刺激小手张开
新生儿出生后1月龄内手多数处于握拳状态,让他松开小拳头,是手部动作发育的开端。可以选一个细柄(手指粗细)摇铃,既有利于帮孩子张开紧握的拳头,又能在他挥动小手的时候,听到动静,刺激感官和大脑发育。
4-6月龄:玩环状玩具锻炼同时抓握
4月龄的孩子可以双手同时抓握了,家长可以准备一个能双手同时抓握的环状玩具。还可以跟孩子玩“小手握拳—张开—握拳”的游戏,增加大脑对手部的控制能力。
6个月-3岁:撕纸
很多孩子从6个月就开始撕纸了,这是一件好事,千万不要阻止,让孩子尽情地撕。准备不同质地的纸,比如软的、硬的、薄的、厚的、光滑的、皱褶的等,体验越丰富越好。6个月到1岁的孩子,让他随便撕、任意撕,怎么开心怎么撕;12岁,引导他撕越碎越好;23岁,引导他撕成圆形、方形、三角形。不要给孩子带有油墨的纸,比如报纸、打印过的纸等,太锋利的纸也不适合,有割伤风险。
10个月-2岁:开关瓶盖体验相反方向用力
准备带大瓶盖的瓶子,比如保温杯(里面别装水),先给孩子示范“逆时针打开瓶盖”,再示范“顺时针关上瓶盖”,然后鼓励孩子自己拧,试试看。这种相反方向用力,有助促进大脑对手部协调、力量的控制。注意每天不要训练太长时间,5~10分钟即可,否则孩子会失去练习的兴趣。
1-3岁:定点投球
增强空间感知能力和手臂力量,适合1~3岁。准备2个盆(纸篓或筐)和一些方便扔的东西,可以是小的毛绒玩具,也可以是软一点的球。和孩子比比看,谁投进盆里的东西更多。经常这样训练,孩子的空间感知能力、手臂协调运动能力和力量都会慢慢加强。这个阶段的孩子可能酷爱扔东西,家长不仅不要阻止,还要给他提供更多不同属性的东西让他扔,比如羽毛、纸巾、筷子等。
1-3岁:垒积木
垒积木不仅能锻炼小手,还能提高孩子的空间感知能力。积木一定要选择大颗粒的,直径大于2.5厘米,方便孩子抓握,且不会有吞食异物的危险。
1-2岁:手绘涂鸦
这个年龄的孩子还不会握笔,最好用安全无毒的手指涂料。涂料的触感、涂鸦的动作,都能刺激脑发育。别对孩子有太高要求,比如线一定要直等,否则会打击孩子画画的兴趣。
1-2岁:翻不同质地的书
给孩子准备布书、触摸书、翻翻书,让他自己翻着看看、摸摸。翻书动作需要拇指食指的协调,有助促进孩子的手指灵活度,还能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从小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书的页数不要太多,最好是3~5页。
1.5-3岁:纸箱摸物
准备1个纸箱,掏一个手那么大的洞。纸箱里装入一件物品,每次装进去的物品最好有不同的质地、形状、属性。比如玩具、面包、餐具等让孩子摸摸看,里面是什么?孩子在摸的过程中,摒弃了用眼睛看(视觉)、用耳朵听(听觉)这两种辨物的方法,而是专注地只凭触觉,向大脑中枢传递信息,大脑再通过识别、联想、反应等一系列的加工,综合处理所有信息后才能辨别出物品。这个很复杂的思维过程是对大脑皮层的刺激和按摩,能让孩子越玩越聪明。
2-3岁:玩拼图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需要锻炼如何自如控制双手,玩拼图有助锻炼这种能力。注意拼图块数不能太多,2~4块就能拼出一个完整图案的最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