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超前消费调查:近九成用过分期付款,主要用于饮食和购物
大学生超前消费调查:近九成用过分期付款,主要用于饮食和购物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和分期付款方式的便捷,大学生超前消费现象日益普遍。近日,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针对全国1069名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学生使用过分期付款,主要用于购物、饮食和娱乐。这种消费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压力,但也存在诸多隐患。
调查数据:近九成使用过分期付款
调查显示,89.77%的学生使用过分期付款进行超前消费。在超前消费的类型中,主要用于购物(85.98%),其次是饮食(65.16%)和娱乐(30.30%)。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生贾义存表示,步入大四后面临步入社会的压力,衣食住行都发生变化,再加上偶尔给女朋友买礼物,开销随之增加。为了不找父母要钱,他选择借钱或使用分期付款。
南京林业大学学生海宇峰每月消费都会超出生活费,主要用于饮食。除了在食堂用餐外,他偶尔会和室友外出就餐,还会购买零食和水果。
消费额度:近七成每月超前消费不足500元
调查数据显示,69.13%的同学每月超前消费控制在500元以下,16.85%的同学消费额度超过了1000元。在超前消费后,“钱窟窿”主要是用下个月的生活费来补上,占84.85%。
河北农业大学学生张乾表示,自己每个月都会在生活费之外多花几百块钱,主要用于吃饭、看电影、KTV等娱乐活动。谈及如何弥补多余开销时,他表示会通过奖学金和兼职来弥补。
新疆大学学生汪笑难表示,自己平时买东西等日常开销都是优先用某移动支付平台付款,等到下个月生活费到账后把欠款还清。“觉得比较实用,原来每个月都要比生活费多花一千多,但分期支付后每月还的比较少,压力会小很多。”
认知态度:近八成认为超前消费易养成错误观念
调查中,35.08%的受访者认为,超前消费“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当前经济压力”。但同时,79.7%的学生认为,超前消费“容易养成不正确的消费观念,造成浪费”。其次是“增加个人及家庭负担”(59.87%)和“无法还款,产生信用危机”(52.39%)。
西安交通大学学生高寒文表示,虽然部分开支会有一些负担,但利用这些时间收获的感悟和体验更重要,“会花钱以后才会更好的挣钱。”
喀什大学学生王冠正则持不同看法,他每个月都会固定地攒一点钱作为应急资金,以备不时之需。“我从来不会超前消费,有多少钱就花多少钱。超过了自己本身能力的消费,花起来都不踏实,借钱就是个无底洞,不加以限制会被逐渐放大。”
专家建议:树立正确消费观,消费前“三思”
针对大学生超前消费的行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园艺科技学院团委书记王岚表示,大学生通过分期付款等方式进行超前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相比于每个月的开支数额变化,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杜绝过度消费、从众消费等错误观念。”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教师粟思寒认为,学生超前消费应该适度,因为学生的经济来源都是父母,在消费观念上往往受到网络诱导,部分同学也有攀比心态,需要及时正确引导。
对此,粟思寒建议学校根据情况开展大学生消费引导课程,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学生自身在购买一件超出自己现有经济能力范围内的商品时,应该“三思”。一思该商品是否确有必要购买,二思接下来的生活会不会受此影响,三思是否有把握尽快还上这笔钱。“通过这样不断地反问自己,可以一定程度上杜绝被购物欲冲昏头脑,保持清醒。”